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每日動態!野生動物與人類之間的沖突可能會因氣候變化而改變

時間:2022-06-23 09:44:35    來源:科普中國網    

譯者按:人類和自然界的關系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任何野生動物,無論是瀕危的還是常見的,在生態系統中都有獨特的功能和定位,其他物種無法取代。自然界中的生物相互制約,保持著微妙的平衡。受氣候變化、城市擴張、生態旅游、狩獵等影響,自然界原有的平衡被人類活動不斷打破,為生物間交流創造出更多路徑。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題為《人人共享的未來——人類與野生動物共存的必要性》的報告顯示,人類與野生動物沖突既關乎發展和人道主義問題,也涉及物種保護問題,它影響了農民、牧民、小型和手工作業的漁民及土著人民的收入,特別是生活貧困且沒有復原力的人們。它還干擾了那些與野生動物競爭當地水源的社區獲得飲用水的機會,并加劇了不平等,即那些與野生動物共處的社區往往付出很多代價,極少享受到共存的好處。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Our Neighborhood,簡稱BCON)可以是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近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國際部從國際知名期刊了解到一篇關于野生動物與人類之間沖突的研究,現將文章整理編譯如下,供感興趣的朋友參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隨著自然環境變得越來越支離破碎,人類和野生動物之間的互動潛力也越來越大。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發現,氣候變化正在改變這種互動所面臨的風險。

圖片說明:東京大學工業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泰國人-象沖突的風險可能會隨著氣候變化而改變。圖源:東京大學工業科學研究所

在最近發表在《總體環境科學》上的一項研究中,東京大學工業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針對人類與大象之間的沖突風險如何隨時間變化進行了研究。當人類侵占自然環境時,人類與野生動物互動的機會就會增加。當野生動物破壞農作物或威脅到牲畜時,抑或人類活動破壞了動物棲息地時,沖突概率也可能會增加。例如,森林邊緣是對大象來說特別有吸引力的可以覓食的地方,因為這里有成熟的農作物,當然這也增加了它們接觸到當地農民的機會。

研究的第一作者Nuntikorn Kitratporn說:“在泰國,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以農業為生。泰國有大約三四千頭野生大象,森林砍伐和商業農業的發展使大象的棲息地越來越分散,這增加了人類與大象互動的機會。”

而氣候變化給人類和野生動物的互動帶來了更多的復雜性,這是因為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導致大象行為和分布的變化。在依靠農業為生的農村地區,人類與大象的沖突很可能在未來加劇。為了評估這種風險,研究人員使用了一個包含不同情景的風險框架。他們利用這一框架研究了泰國最近幾年的人-象沖突(2000-2019年)的空間分布,以及在不久的將來(2024-2044年)的情況。框架中納入了對未來氣候和社會經濟條件的不同預測,并檢查了對土地利用的影響。

Kitratporn說:“我們發現人類與野生動物的互動風險在向北部地區和高緯度地區轉移。在其他地區,隨著時間的推移,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可能變得不適合生存,這種情況可能前期會引起互動風險的增加,隨后風險逐漸降低。”

了解人類與野生動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在未來如何變化,對于長期規劃至關重要。這項研究的成果可提高人們對人類和野生動物共存方式的認識,并用于受影響社區的規劃策略制定。

原文參看:https://phys.org/news/2022-06-wildlifehuman-conflicts-shift-climate.html

編譯:Sara

審核:Lucy

標簽: 野生動物 氣候變化 研究人員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