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觀熱點:最近接連空難,美海軍宣布戰機全面停飛!出事的是哪幾款?

時間:2022-06-14 09:29:00    來源:科普中國網    

據美國《洛杉磯時報》12日消息稱,美國海軍航空兵司令肯尼斯·懷特賽爾中將已下令,全球范圍內超過300支美國海軍航空兵部隊所有飛機在6月13日當天停飛,以審查其安全程序和操作。

其直接原因是,最近一個月來美軍海軍飛機不斷出事墜毀,導致堪稱“噩夢般經歷”的非戰斗損失。由于接二連三的戰機失事,社會輿論壓力很大,致使美國國會忍無可忍,要求五角大樓必須做出改變。

這些“噩夢般的經歷”包括:

6月3日,一架F/A-18E“超級大黃蜂”戰機在美國本土沙漠地區訓練時墜毀,飛行員理查德·布洛克中尉喪生;6月8日,一架MV-22“魚鷹”傾斜旋轉翼運輸機在日常訓練時墜毀,機上5名海軍陸戰隊隊員全部遇難;6月9日,一架MH-60S“海鷹”直升機在飛行訓練時墜毀,幸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除此之外,今年3月一架美國海軍陸戰隊的MV-22“魚鷹”運輸機在挪威墜毀,造成4人遇難;除了海軍,美軍其他軍種的戰機也頻頻出事:今年5月,美國空軍兩架F16戰機在降落時起落架發生故障無法釋放,以“磕頭”方式迫降;臺灣空軍一架F16在夏威夷轉場時也發生類似事故;6月6日,美國陸軍一架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在一個陸軍基地附近墜毀,兩名飛行員受傷等等。

一系列事故和空難事件,引起了社會關注和輿論壓力,美國海軍被迫宣布,除了已經在執行任務的戰機,全部停飛,接受安全檢查,執行任務的戰機也將擇機接受檢查。這次停飛將導致1000架以上戰機停留在地面,需要完成安全風險檢查,并處理后合乎要求的才能重飛。

業內專家表示,美軍戰機訓練強度高、要求嚴,為了應付越來越多的長輩和海外部署任務,戰機超負荷運轉,飛行員疲于奔命,飛機沒有得到很好的檢查和保養,是墜機事故多發的主要原因。

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披露,現役的46種美軍戰機機型中,竟有24種從未實現年度妥善率目標。所謂妥善率是美軍衡量戰機戰備程度的主要指標,沒有實現妥善率就是不達標。導致這種現狀的并非出自訓練本身,而是戰機管理的結構性問題,比如作戰平臺和裝備數量長期不足,機齡普遍不短卻鮮有“檔期”進行維護和深度檢修等等。

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最近出事的這幾款飛機基本情況:

F/A-18E“超級大黃蜂”/

超級大黃蜂的英文名為F/A-18 Strike Fighter,由美國麥道公司(1997年被波音公司兼并)研制,原機型于1974年6月9日首飛,1983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2006年7月,F-14戰機退役后,大黃蜂戰機就成為美國海軍的最重要主力戰機。

這種戰機美國本土共訂購了1366架,分別部署于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航空航天局所屬機構,除此之外,澳大利亞、瑞士、芬蘭、馬來西亞、加拿大、西班牙等國家空軍還訂購了數百架。

大黃蜂戰機有多種機型,有單人(A型/C型)和雙人(B型/D型),根據不同機型,長度為17.07~18.31米,翼展為11.43~13.63米,高度為4.66~4.88米,空機重量為10455~139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為22328~29938公斤,實用升限為15000米,續航里程為2346公里,作戰半徑722公里,最大飛行速度為1.8馬赫/1814公里/小時。

機載主要戰斗武器系統有:雷達、火控系統,具有激光跟蹤和紅外夜視能力,共有9個武器轉載點,即翼尖2個、翼下4個、進氣道側壁2個、機腹中線1個;外部能攜帶13700磅彈藥,包括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反艦導彈,裝有機炮和激光跟蹤儀、攻擊效果照相機等設備。

根據實戰需要,大黃蜂還衍生出了許多機型,如偵察型、2000型、沉默者、咆哮者等等,這些戰機在實戰中都有不俗的表現。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先后執行轟炸利比亞、黎波里和班加西等目標的任務,190架大黃蜂參加了1991年的海灣戰爭“沙漠行動”,截擊擊落兩架米格-21戰機,躲避了地面多次導彈襲擊安然歸隊。

大黃蜂戰機的優勢是具有很強的機動能力,AN/APG-65雷達搜索距離可達120公里,具有大迎角性能;設置了268個維修口蓋,53%的口蓋都是快卸鎖,非常方便機務維修檢查。但也有缺陷,尤其是作戰半徑小,加速和爬升能力平庸等廣受詬病。

美國戰機已經早就開始了更新換代,第五代戰機F22和F35C作為大黃蜂的替代戰機正在逐步列裝海軍,但研發生產進度不盡人意,滿足不了需要,由此海軍只得推出一項大黃蜂延壽計劃,就是將其原來6000小時的服役期提升到10000小時,這樣每一架大黃蜂就可以重新獲得十幾年的額外服役壽命。

這樣,大黃蜂的服役期限就可以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要一直服役到2035年,甚至更長到2040年。這樣大黃蜂就成了美國海軍目前裝備數量最多的當然老大了,據美國軍方公開的數據,海軍現有服役的大黃蜂戰機512架,F35C戰機118架。除此之外海軍還裝備有各種機型的戰機,就不一一介紹了。

當然這種延壽計劃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要對大黃蜂戰機進行一系列的加強和改裝。盡管如此,大黃蜂畢竟承擔了過多的重負,或許這就是發生墜機事故的原因之一吧。不過,現在老美第五代戰機如F22、F35C等和第六代戰機F/A-XX等,都在逐步進入服役,將逐漸減輕大黃蜂的負擔。

MV-22B“魚鷹”傾轉旋翼機/

V-22傾轉旋翼機英文名為V-22Osprey,由美國貝爾公司和波音公司聯合設計制造,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研發,有多種機型系列,如CV-22A、MV-22B、CV-22B、HV-22B、SV-22等。

美國海軍列裝的是MV-22B型,于2004年訂購了552架,2007年開始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是該型飛機的主要客戶,據稱美國波音公司已經向美軍交付了445架,已逐步替換掉原來的CH-46海上騎士和CH-53E超級種馬。

魚鷹機是一款具備直升機垂直起降和懸停能力,又兼顧了固定翼螺旋槳飛機較高速度和較遠航程性能,且油耗相對固定翼更低的機型,被譽為空中的變形金剛。飛機基本尺寸為:機長17.5米,翼展14米(包旋轉翼25.8米),機高6.7米;空機重15032公斤,載重475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7400公斤,最大載員32人,最高時速509公里,實用升限7925米,航程1627公里。


(資料圖片)

“魚鷹”最大的特點就是與直升機相比飛得更快、更遠,與固定翼飛機相比可以垂直升降,無需機場和跑道就能降落和起飛,且更省油。因此是具有大載重、遠航程、方便快捷的軍用運輸主力機型,極大提升了部隊全球部署、遠距離作戰和兩棲作戰的快捷性和機動性。

由于“魚鷹”機兼具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許多特點于一身,因此結構和部件非常復雜,這對于維護保養和檢修提出了很高要求。

該飛機有一個最大設計缺陷,就是旋翼位于固定機翼上方,在垂直起降過程中,旋翼產生的下洗氣流過于強大,機翼升力受阻,以及機翼上渦流與地面產生的新渦流交互作用,導致機體極度不穩,操縱稍有差池就會釀成事故。

自從該飛機服役以來,一直事故不斷,僅今年就已經發生兩起墜機事故了,是不是與這個設計缺陷有關呢?或許這次全面停飛,就會認真檢討這個痼疾,找出一些應對方法吧。

MH-60S“海鷹”直升機/

海鷹飛機是美國海軍一種多用途系列直升機的統稱,相對于美國陸軍的“黑鷹”而言,海鷹的型號并不多,主要分為兩大代五個型號,即:第一代分為SH-60B、SH-60F、HH-60H,這三大系列的昵稱分別叫海鷹、大洋鷹和救援鷹;第二代分為MH-60R和MH-60S,分別叫做羅密歐和騎士鷹。

這些“鷹”分布在航母、兩棲攻擊艦、快速支援艦以及大型輔助艦船等處,羅密歐更偏重于反潛,而騎士鷹則偏重于多用途,承擔補給、醫療運輸、海上搜救等各種雜活,每艘航母配備8架,就把所有雜活都包了,美國海軍發現其用途越來越廣泛,用得越來越順手。

其實,騎士鷹的改型很“省錢”,直接采用了陸軍的黑鷹機體,在這個基礎上為了適應艦船作戰功能,對起落架、尾輪、艙門等進行了改裝,還對機身進行防腐處理、主旋翼能夠折疊、平尾折疊、增加輔助著艦系統等。

隨著時間推移,騎士鷹的潛力發掘得越來越多,還承擔了搜雷掃雷、垂直補給、醫療運輸、水面戰、海上封鎖、近距離空中支援、情報偵察、通訊中繼、火力控制等等五花八門的任務,由此流傳出“只有累死的騎士鷹,沒有干得完的活”的說法。

從騎士鷹在海軍艦船受歡迎的程度和任務多樣性來看,其性能和穩定性是毋庸置疑的,這次的飛機失事中,也僅有騎士鷹沒有死人。那么這只騎士鷹是累死的嗎?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請勿侵權抄襲,敬請理解合作。

標簽: 美國海軍 大黃蜂戰機 海軍陸戰隊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