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回答網友類似問題: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人類文明史只有幾千年,那中間的空白期都經歷了什么?
其實這個問題有兩個誤區,一是人類文明史雖然只有幾千年,但人類進化史卻有幾千萬年;因此,這幾千萬年來沒有“中間的空白”,而是一部豐富的物種進化史。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討論一下,這期間到底發生和經歷了什么。
白堊紀大滅絕的過程/
現在的科學考證發現,生命從37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了,但早期生命都是微生物,雖然肉眼看不到,但改變了地球的環境,比如細菌和藻類暴發形成了地球大氧化事件,從而為好氧動植物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一直到5.42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才呈多樣化趨勢爆發出來,主要是海洋生物。因此科學界將地球演化劃分為冥古宙和顯生宙,以寒武紀為界,之前叫冥古宙,生命以肉眼不可見的形式出現;之后叫顯生宙,就是生命以看得見的形式顯示出來了。
所謂五次物種大滅絕就是進入顯生宙以后開始的,之前的冥古宙時代滅絕過多少次,沒人統計過。所謂生物大滅絕就是由于地球地質活動和太陽活動、以及生命本身的活動,改變了地球生存環境,讓老一代生物無法延續下去,從而出現了斷代和新生現象。
五次生物大滅絕,每次都滅絕了70~90%的老物種,而幸存下來的物種經過進化演化,則成為適應新環境新氣候的新物種,經歷一段欣欣向榮的繁榮發展后,地球就又會遇到新的改變,生物的進化也是這么一波一波進行的。
恐龍的滅絕屬于物種第五次大滅絕,也叫作白堊紀大滅絕。顯生宙開始后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而恐龍時代屬于中生代,恐龍的滅絕象征著中生代的結束,之后哺乳動物的興起,象征著新生代的開始。
今天我們不討論恐龍是如何滅絕的,但事實是,恐龍并沒有一下子消失,從那顆被認為毀滅恐龍的小行星裝機后,幸存的恐龍還延續了幾百萬年。在漫長的自然變化中,大型恐龍逐漸滅絕了,一部分恐龍(主要是適應生存不斷向小型化進化的獸腳類恐龍)進化成為鳥類。
因此古生物學家們認為,恐龍是現代鳥類的祖先,也可以認為,恐龍并沒有滅絕,而是部分進化了。
但白堊紀大滅絕并不只有恐龍一個物種,而是涉及80%左右的物種,這些滅絕的物種涉及海洋生物、爬行動物、微生物、植物等,滅絕的原因主要是環境變遷和撞擊煙塵遮蔽了太陽,導致依靠光合作用生存的植物和海洋微生物率先死亡,隨后一系列食物鏈斷裂而發生的連鎖物種滅絕事件。
恐龍滅絕給哺乳動物興起提供了條件/
每次生物大滅絕,實際上是一次生命大重啟,每一次重啟,都是生命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轉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沒有大滅絕,就沒有今天的人類。因此我們無需對恐龍大滅絕惋惜,如果至今還是這些龐然大物在統治著地球,就沒人類啥事了。
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文明才幾千年,并不等于人類就是在幾千年前突然出現的,而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進化過程。實際上,從恐龍滅絕開始前,人類的始祖就開始向現代人類進化了。
哺乳動物是比爬行動物更高級的動物,人類就屬于哺乳動物,因此哺乳動物的祖先也是人類的始祖。哺乳動物在恐龍時代就已經默默的誕生了,但由于爬行動物的肆虐,這些哺乳動物只能隱藏在地底下或某個隱秘角落,忍辱偷生。
在中國遼寧出土了一具中華侏羅獸化石,復原其身體后有點像現在的老鼠,但要小很多,體重只有13克,具有爬樹和地面逃竄能力。這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最早的哺乳動物,因此是哺乳動物的祖先,由于其出土在遼寧,被命名為中華侏羅紀媽媽。
哺乳動物最明顯的標志是,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恐龍滅絕后,生命重啟,哺乳動物迎來了發展的春天,分化出原獸亞綱、真獸亞綱和后獸亞綱等三個分支,其中真獸亞綱是哺乳動物主流。
真獸亞綱是一種脊椎動物中軀體結構、功能行為最為復雜的最高級動物類群,種類繁多,約占現存哺乳動物的95%。這類動物以在母體內受孕胎生為特征,大大提升了后代繁衍的安全性,是動物進化的一種巨大進步。
真獸亞綱在進化中,分化產生了20個目,分別為偶蹄目、奇蹄目、食肉目、翼手目、鱗甲目、鼩形目、猬形目、非洲猬目、兔形目、嚙齒目、管齒目、靈長目、象鼩目、樹鼩目、披毛目、帶甲目、皮翼目、蹄兔目、長鼻目、海牛目等。
每一個目下,又分科、屬、種等,因此每一目下面都有許多物種,如偶蹄目,就是蹄子的趾為偶數(雙數),如豬牛羊鹿等;奇蹄目,就是蹄趾為奇數(單數),如馬、犀牛等;食肉目,如老虎、獅子、狼、狗等;嚙齒類,如老鼠、松鼠、豚鼠等。
而人類屬于靈長目下面的類人猿亞目、人科、人屬、智人種。靈長目下面有2亞目16科約78屬514余種,相對其他哺乳類動物,靈長目動物的大腦大了許多,觀察事物依賴立體感覺,因此是哺乳動物中最聰明的動物。但靈長類動物嗅覺和聽覺不如其他大多數動物。
人類進化的大致脈絡/
人類就是從靈長目動物中逐步分化出來的。早在5000多萬年前,靈長類動物就出現爆發式輻射狀演化和分化,并從低等靈長類動物中分化出了高等靈長類動物,也就是更聰明的動物猿猴類,即獼猴、金絲猴、狒狒、猿等。
大約在3300萬年到2400萬年前,從古老世界的猴子中產生了猿種,漸漸分化出森林古猿、原康修爾猿,這些古猿屬于林棲古猿,四肢行走并善于攀爬樹木;1500萬年到1200萬年前,又分化出非洲猿和亞洲猿。
非洲猿已經是現代大猩猩、黑猩猩和人類的祖先,亞洲猿則是現代長臂猿和猩猩的祖先。從現代對化石發掘和研究中,科學家們得到了兩種過渡性猿的化石代表,一種是臘瑪古猿,另一種是南方古猿。
這些化石的年齡在1000萬年到200萬年之前,其中的南方古猿被認為非洲猿的后代,是人類祖先,是正在形成中的人類。1200萬年前,地殼運動將非洲東部大地形成一條大裂谷,將這塊大陸分成東部和西部兩大部分,分別在這兩大部分棲息的動物也成為兩個獨立系統,這成為人和猿分道揚鑣的關鍵。
西部依然是茂密濕潤的叢林,環境改變不大,因此在那里棲息的猿類不需要做出太大改變就能生存下去,由此,它們安于現狀停止了向聰明進化;而東部地區降雨量逐漸減少,林地漸漸消失出現了草原,大部分猿類祖先由于難以適應環境改變而滅絕,一小部分堅韌不拔的猿類開始了學習在開闊地帶新環境中生存技能,形成了獨特的演化進化模式。
而人類真正與動物的分界點是在距今800萬年到500萬年前這個階段,現代基因學通過對DNA差異化研究,認為人科動物歷史從這個時候開始,也就是與最親近的親戚黑猩猩分道揚鑣,走出叢林,在稀樹大草原(樹木很稀疏的草原)開始建立定居點。
到了250萬年前,非洲氣候進一步惡化,大多數南方古猿消失,小部分南方古猿學會了一些生存機制,如用火和扔石頭,用樹枝等材料做成原始武器等,由此生存并繁衍下來,最終進化成人屬,從樹上棲息變成雙足行走的人類祖先。
隨著新生活的開始,人類祖先以概念為細胞的語言體系越來越復雜,這種思維工具讓早期的古人類自我意識和思維記憶得到飛躍性的提升,人類終于出現了。最開始在許多地區出現各種人種,如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能人、直立人等十五六種之多,后來在生存的競爭中,這些人種都消失了,最后只留下智人種,就是現代人類的祖先。
古人類在遷徙中漸漸變成現代人類/
智人祖先在25萬年前左右出現在東非,那時候沒有什么白人、黑人、黃種人之分,一直到10萬年前左右,主要是7萬年前,這些智人開始向世界各地遷徙,最終形成了現在遍布全世界的現代人類,在不同生存環境的長期演化中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膚色和樣貌。
現代基因學跟蹤研究,對人類進化和遷徙有了一個更為清晰的脈絡。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一項對DNA的研究成果證明,中國族群是在三四萬年前,一支帶有M122突變基因的南亞語人群,從東南亞緬甸一帶分兩個入口進入現在的中國版圖的,一個是在云南,一個是在珠江流域,進入后云南入口這支人群分成兩條路線,總體形成三條遷徙路線。
而在中國五十多個民族中,漢族和藏族血緣關系是最近的,同出一源,5000年前才開始由于地域環境關系漸漸形成不同的族群。
人體細胞中的線粒體DNA帶有獨特的遺傳密碼,只有母親才能夠傳給下一代,這種遺傳密碼很難改變,一般要2萬年才會發生微小變化,因此成為追蹤遺傳基因的信標。科學家們通過對現代人線粒體DNA的研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全世界所有人口都源自一個母親!
這就是說,人類從非洲遷徙出來后,繁衍出遍布全世界79億人口,只有一位老祖宗母親的基因被遺傳下來,人們給這位偉大的祖先母親取了個名字叫“線粒體夏娃”。這不是說只有這位母親走出了非洲,而是走出非洲的千千萬萬個母親,在繁衍若干代后,沒有女兒流傳下來。
進一步研究發現,“線粒體夏娃”的后代中有36位“宗族母親”,她們生存在距今1萬年到4.5萬年間,現在全世界無論哪種膚色,都是這36位“宗族母親”的后裔。
所以,歷史沒有空白,進化永遠在路上/
不光是人類,幾千萬年來,所有物種都在進化,現在的所有物種都不是幾千萬年前的樣子,只不過人類是這一撥進化中最大的變數,是唯一脫穎而出的智慧生物,發展出了人類文明。
但進化永不停步,永遠在路上。只不過大自然對物種的修飾是非常緩慢的,幾百年、幾千年甚至幾萬年,變化都不會很大,只有經歷百萬、千萬年的滄桑,物種的變化才非常明顯,許多物種滅絕了,許多新的物種又誕生了。
人也依然在進化,如果仔細觀察和研究的話,1000年前甚至100年前的人與現代人都有變化,這是因為生存的環境和生活方式不一樣了,審美觀也不一樣了,人們就會朝著適應環境和審美的方向進化。
古人體力勞動強度大,生活保障條件較差,平均個頭就相對較小,平均壽命也相對較短,身體構造也有區別。而現在的人體力勞動強度越來越小,腦力勞動的份額越來越大,生活保障條件越來越好,身體就越來越高,壽命也越來越長。
古代的審美要求男的要方面大耳,虎背熊腰,女的要面如滿月,就是要豐盈;古代許多食物需要依靠牙齒咬碎,因此那時候的人下顎骨寬大堅硬。現代審美觀追求的是身材瘦削苗條,靚仔美女要小鮮肉和錐子臉,與古人已經大相徑庭了;現在的食物也越來越精細,牙齒用得少了,雖然越來越好看,有的還戴牙套,但越來越不能咬硬東西了,下巴自然就越來越尖細了。
這些其實都是小變化,過了一萬年,如果人類沒有滅絕的話,那時候或許已經是以意識的方式存在了,變成無形卻無處不在,永生了。所以,只要活得足夠久,就能夠看到這些變化,你愿意等著嗎?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請勿侵權抄襲,敬請理解合作。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近日,江西省電影局充分發揮省級電影專項資金的作用,多措并舉幫助電影院復工復產,紓困解難。5月26日,江西省電影局聯合淘票票在全省開展2
2022-06-07 07:58
江蘇省發布《關于江蘇省電影行業相關助企紓困政策的服務指南》。據介紹,《指南》是為推動蘇政40條、蘇政辦22條等系列助企紓困政策在電影行
2022-06-07 07:58
浙江電影局透露,截至5月20日,給予每座25元補貼的直補政策,已覆蓋浙江5個設區市,26個縣(市、區),惠及影院210余家,累計投入紓困資金達2
2022-06-07 07:58
由95后青年導演陳劍瑩執導,姚安娜主演的《海邊升起一座懸崖》獲得第75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短片金棕櫚獎。據了解,本屆戛納短片競賽單元
2022-05-31 22:39
5月30日,由侯祖辛執導,黃堯、劉迅領銜主演的愛情電影《遇見你之后》發布遺憾版主題海報。海報中主演黃堯、劉迅淚眼婆娑、緊緊相依,將對
2022-05-31 22:39
由麻贏心編劇并執導,雙雪濤任藝術總監,周冬雨、章宇、張宥浩領銜主演的愛情懸疑電影《鸚鵡殺》4月初官宣開機,影片拍攝順利即將殺青,片
2022-05-31 22:39
5月30日,由張琦執導,常遠、辣目洋子領銜主演的喜劇電影《絕望主夫》發布海報,正式宣布將于2022年12月31日上映。海報中四個常遠身處紅色
2022-05-31 22:39
近日,漫威新劇《驚奇女士》發布全新電視預告,由美籍巴基斯坦裔演員伊曼·韋拉尼飾演的少女超英卡瑪拉·克汗登場,大秀超能力。角色海報也
2022-05-31 22:39
為進一步擴大時代楷模社會影響,營造崇尚英雄、學習模范、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電影數字節目管理中心制作了《時代楷模公益廣告系列》公益放映
2022-05-30 08:14
近日,為了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浙江、廣西、內蒙古等地紛紛開展了公益電影進校園活動。5月18日,由浙江省委宣傳部
2022-05-30 08:14
據統計,當前電影數字節目交易平臺可供訂購影片4650余部,其中2020年以來出品的影片約380余部。2022年第20周(5月14日-5月20日)全國共有27個
2022-05-30 08:14
歐盟和英國電影院的觀影人次從2020年的2 99億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3 94億人次,增長了31 5%。但根據2022年版的《關注-世界電影市場趨勢》(FOC
2022-05-25 08:09
2022年5月9日至5月15日(第19周),全國電影票房排名上半區的十五省市依次為:廣東、江蘇、四川、浙江、湖北、山東、福建、湖南、安徽、陜西
2022-05-25 08:09
五一小長假正式過去,電影市場恢復到節前的平靜。北京上海影院持續關閉,影市持續缺少大規模新片供應,一周七天大盤僅收入1 14億,比上周少
2022-05-25 08:09
由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沅陵縣委縣政府主辦,沅陵縣委宣傳部、湖南瀟影第二影業有限公司承辦的電影《狃花女》院線首映式在沅陵縣瀟湘萬維
2022-05-24 08:11
5月16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家庭和兒童工作部、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中國電影博物館和中國電影家協會
2022-05-24 08:11
今年是現存最早中國故事片《勞工之愛情》誕生一百周年,5月20日,中國電影資料館將為這一存活了100年的愛情故事發行動態電影海報系列數字藏
2022-05-24 08:11
上周末,環球影業的《壞蛋聯盟》再次重登北美周末票房榜榜首,影片上周末在北美新增票房1610萬美元,較上上個周末跌幅為32 8%。這部PG級動
2022-05-16 15:02
為提高少數民族語譯制從業人員對意識形態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意識形態把控能力,云南省少數民族語影視譯制中心日前對西雙版納州少數民族
2022-05-16 15:02
4月28日,大型系列內蒙題材紀錄片《阿拉善人與駱駝的故事》在騰訊視頻正式播出。本片選材于內蒙古最具價值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共
2022-05-16 15:02
近日,《海底小縱隊》系列大電影的第二部《海底小縱隊:洞穴大冒險》宣布定檔7月9日。相較于系列首部大電影《海底小縱隊:火焰之環》,這次
2022-05-16 15:02
五四青年節前夕,《中國青年:我和我的青春》發布概念海報,首次公布影片主演團隊,張藝興、王一博、周冬雨特邀出演,俞灝明、邢菲、鄧超元
2022-05-16 15:02
近日,多地影院有序恢復營業,全國影院營業率回暖。4月18日,受疫情影響一個多月的南京電影院迎來復工。當天上午,南京萬達影城新街口杜比
2022-05-07 09:35
從《山海經》到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從《淮南子》到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從《莊子·逍遙游》到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古往今來
2022-05-07 09:35
近日,《國家電影局關于申報2022年度電影精品專項資金的通知》發布。《通知》指出,為進一步推動優秀國產電影創作,2022年國家電影局將繼續
2022-05-06 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