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中國將發射“愛因斯坦探針衛星”,給宇宙中的黑洞普查定位

時間:2023-06-06 08:39:44    來源:科普中國網    

近期,中國科學院發布消息,我國計劃在2023年底發射愛因斯探針衛星,有望捕捉超新星爆發出的第一縷“光”,幫助搜尋和精確定位引力波源,發現宇宙中更遙遠、更暗弱的天體和轉瞬即逝的神秘現象。這是一顆什么類型的衛星?有哪些獨特絕招?為什么用愛因斯坦的名字命名?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是一顆X射線空間天文臺。說到X射線,你肯定會想到我們體檢時,用來做胸透檢測的儀器,能夠隔著衣服對胸腔拍照。其實,X射線也是一種電磁波。宇宙中很多高能天體都會產生X射線波段的電磁輻射。比如當恒星走向生命終點時的超新星爆發,比如兩個中子星發生并合,再比如黑洞吸積周圍物質也會產生強烈的X射線信號,甚至我們的太陽都時刻在產生X射線波段的電磁波??梢哉f,X射線波段除了可以在生活中用于體檢之外,還可以對產生X射線的高能天體進行“體檢”,通過分析高能天體產生的X射線信號,對高能天體的物理過程進行刻畫,增進我們對宇宙形成與演化的科學認知。所以X射線探測在天文領域非常重要,但是我們的大氣層會吸收X射線信號,因此X射線天文臺建立在太空中。在1996年美國發射了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2017年我國發射了“慧眼”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為探測神秘的X射線宇宙作出了重要貢獻。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配圖來自圖蟲網

對于天文觀測而言,往往希望能夠看得范圍越大越好、目標越暗越好,反映在設計指標上,就是希望望遠鏡視場盡可能大、靈敏度盡可能高,這樣才能把快速地把宇宙一覽無余,實時監測宇宙中的動態變化現象。但對于望遠鏡設計,視場和探測靈敏度是一對存在矛盾的指標,大視場望遠鏡往往很難實現高的探測靈敏度,而探測靈敏度高的望遠鏡往往很難實現大視場探測,就像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愛因斯坦探針衛星的絕招就是同時實現了大視場和高靈敏度探測,它的核心載荷是1臺龍蝦眼望遠鏡。生物學家很早就發現,龍蝦的眼睛和其他動物不一樣,由許許多多方孔形狀的微型管道構成,管道壁光滑且指向同一球心,這樣的結構使得各個方向的光線在小方孔內反射匯聚到視網膜上。

1979年,美國科學家從中獲得靈感,提出模擬龍蝦眼制造望遠鏡,讓X射線通過反射聚焦成像。但這一設想提出后,在很長時間內都未能得以實現,直到微加工工藝提高后,科學家才逐漸研制出微孔龍蝦眼鏡片,上面布滿只有發絲般粗細的小方孔。國家天文臺自2010年起開始研發龍蝦眼X射線成像技術,經過多年努力終于獲得突破。用其他方法制造的X射線聚焦望遠鏡的視場大概是地球上看月亮那么大的天區,而龍蝦眼望遠鏡大約能夠覆蓋1000個月亮那么大的天區,愛因斯坦探針衛星上將安裝12個這樣的望遠鏡,其視場可達到約1萬個月亮那么大。

愛因斯坦探測衛星獨特的設計,使得它能夠對宇宙中大量變幻莫測的X射線天文事件進行探測,包括產生引力波的雙中子星并合事件。愛因斯坦探針衛星可以與LIGO等地面引力波探測儀器合作,對引力波事件進行精確定位。愛因斯坦探針衛星還能探測到黑洞捕獲恒星發出的X射線信號,對宇宙中的黑洞進行普查定位,回答黑洞在宇宙中是否普遍存在等科學問題。引力波和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理論皇冠上的兩顆最亮的明珠,因此愛因斯坦探針衛星的命名也是向科學巨人愛因斯坦致敬。

愛因斯坦探針衛星是我國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的一顆衛星。此前發射的“夸父一號”衛星、“慧眼”衛星、“悟空”衛星、“墨子”衛星都是空間科學衛星大家族中的成員。面向未來,我國科學家規劃了“極端宇宙”、“時空漣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五大空間科學前沿探索路線圖,為認知宇宙奧秘貢獻中國力量。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扶持作品

作者:李明濤

審核:韓文標(中科院上海天文臺 研究員)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