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播報:猴頭菇,長得像猴頭嗎?

時間:2023-04-17 17:49:18    來源:科普中國網    

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提出“人類最佳的飲食結構是“一葷一素一菇”,原本秘藏深山的傘菌,如今悄然躍上了餐桌,成了人們舌尖上的“新寵”。而這其中,猴頭菇憑借著自身極高的營養價值,于百菌齊放中“一菇獨秀”。

圖片來源于作者,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資料圖】

猴頭菇的由來

猴頭菇又名猴頭、猴頭菌、刺猬菌、菜花菌等,為擔子菌綱齒菌科猴頭屬食用菌。雖然猴頭菇的名字聽起來不陌生,但是很多人未必見過真正的猴頭菇本尊,猴頭菇的形狀很特殊,它的子實體圓而厚,菌蓋生有須刺,須刺向上,新鮮時白色,干后由淺黃至淺褐色,基部狹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徑3.5—10厘米,遠遠望去毛茸茸、圓乎乎,酷似猴子的腦袋,便收獲了“猴頭菇”的美稱。

圖片來源于作者,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猴頭菇是中國八大“山珍”之一,既是一種食用珍品,又是重要的藥用菌,自古就有“山珍猴頭,海味燕窩”之說,與熊掌、海參和鯊魚翅并列為四大名菜。 新鮮的猴頭菇是米白色的,外面毛茸茸的東西,叫菌刺。新鮮猴頭菇的菌刺軟軟的,含水分比較多,稍用力掐就會斷,用來燉湯,味道很是鮮美。

我國是野生猴菇的主要產地,猴頭菌是腐生菌,在我國西南山區,主要在七八月份,才會現身于山區林中腐木上,在我國東北則一般在八九月份出沒。由于野生猴頭菇產量較少,現在基本是人工栽培的。

猴頭菇為何受大家歡迎?

《中國藥用真菌》記載:“猴頭菇味甘、性平、能利五臟、助消化、滋補、抗癌、治療神經衰弱,國內已廣泛應用于醫治消化不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統疾病。猴頭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硫胺素、核黃素等營養物質,同時還含有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有關研究表明,猴頭菇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調節體內的血脂水平,是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患者理想食品。猴頭菇中含有的猴頭菇多糖能夠調節消化系統功能,促進胃黏膜的再生和修復,增強胃黏膜的保護作用,對于胃潰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猴頭菇中含有的猴頭菇多肽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是宜藥宜膳的理想食品。

圖片來源于作者,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如何處理干猴頭菇

新鮮猴頭菇可以直接烹調,但因為不易貯存。市場上的猴頭菇多為干制品,食用時須先漲發,俗稱水發猴頭。與普通的干制菌菇相比,猴頭菇的泡發比較復雜,一般來講,可以采用以下四種方法進行泡發。

1、將猴頭菇用清水洗凈放入盆內,加入沸水上籠蒸幾個小時,直至手捏猴頭菇無硬疙瘩時即可。

2、將猴頭菇洗凈放入清水鍋中,用小火慢慢煮燜幾個小時,直至發透即可。

3、將猴頭菇洗凈放入沸水鍋中,加入適量食用堿用小火慢慢燜煮,直至將猴頭菇發透,之后用清水先漂洗后沖洗,直至去凈堿味。

4、將猴頭菇洗凈放入清水鍋中,用小火燜煮2—3小時,然后加入高湯或食用油,繼續煮至猴頭菇發透,當然也可以將猴頭菇加高湯入籠蒸制。需要注意的是,泡發時在將猴頭菇洗凈后,最好先放在冷水中浸泡一會再加沸水入籠蒸制或入鍋燜煮,這樣效果更好,泡好后要把猴頭菇的根蒂剪掉,不然煲湯會苦。

撰文:嘮科開腦洞

文章由科普中國-創作培育計劃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