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萬物初萌、生機勃勃,那一抹綠象征著希望和未來。你知道嗎?“種菜”不僅僅是在田間巷陌,也曾出現在“天宮二號”,到了神舟十四號任務期間,航天員在“太空之家”種植的生菜還豐富了航天員的在軌食譜。太空種植植物有何難點?航天員又是如何澆水施肥的呢?今天我們一同了解。
航天員蔡旭哲同地面人員分享生菜生長情況
【資料圖】
太空種植植物,主要有以下三個目的。
一是利用空間實驗室平臺,研究太空微重力等特殊環境對植物生長發育、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影響。
二是為航天員提供食物、氧氣和水。植物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航天員產生的二氧化碳,生產氧氣,可一定程度上凈化密閉艙室環境,獲得清新的空氣;生產食物,為航天員提供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豐富航天員食譜;此外,通過植物的蒸騰作用,還可實現密閉系統內水的凈化,為航天員補充純凈的水。植物的這種生產功能對建立自給自足、高物質閉合度的地外生命保障系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大大降低長期載人飛行任務的后勤物資供應成本,科研人員已開展以植物為核心部件的地外生命保障系統研究工作。
三是植物可為航天員提供綠色鮮活的環境,通過照料植物可以緩解航天員壓力,正向調節航天員心理情緒。
航天員蔡旭哲給植物澆水
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種植植物有何難點?在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返回75天后首次公開亮相的記者見面會上,航天員蔡旭哲就曾和大家分享在太空培育蔬菜與地面培育的不同:“我覺得最大的不一樣就是澆水比較困難,在失重環境下,水停留在根系表面,不容易深入植物根層。”
我們知道,植物正常生長必須具備適宜的光照、水分、養分(土壤)、溫度和空氣(氣體)等環境條件。太空微重力環境下,水分養分傳導和氣體交換等特性與地面1G重力環境不一樣。太空微重力環境會造成在植物根系周圍形成一個邊界層,水/氣無法自動分離,植物必須依賴外力才能與周圍環境進行正常物質交換。如果植物根部水分運動控制不好,極易造成根部水分過多而根系缺氧,或者水分過少而根系缺水。太空微重力條件下的水分供應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植物生長介質中的水分、氧氣分布情況,進而影響到植物根系水分吸收和根系呼吸,也會影響礦質養分的流動與供給,最終影響到植物的正常生長。因此,微重力條件下的水分養分供給技術是空間植物栽培的關鍵。
“神十四”任務期間生菜在軌生長情況
為解決微重力條件下的水分養分供給問題,科技工作者們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從研究的結果來看,**利用人工基質進行培養是太空植物培養的主要方式,水分的運動主要依靠基質顆粒的毛細作用力來進行。**栽培基質的選擇從早期的離子交換樹脂、固態化瓊脂,到后來的巖棉、蛭石、蒙脫石、P土、人工燒結的陶粒等,并圍繞這些基質材料,研發了多種太空植物培養水分養分供應系統,應用到不同類型的太空植物栽培裝置中,進行太空植物培養。
我國科研人員針對太空植物培養,也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在“天宮二號”種菜時使用的基質材料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研發了空間植物培養裝置,并于2016年在“天宮二號”成功進行了生菜的在軌培養試驗。這次是我國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當時并沒有讓航天員在軌食用,而是將植物采樣帶回進行生物安全性檢測。
航天員景海鵬在“天宮二號”進行生菜培養試驗
隨著中國空間站進入常態化運營,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長達半年之久,對新鮮蔬菜,以及太空綠色鮮活環境的需求增加,植物種植的面積和數量將會越來越大。
在新的情況下,對植物培養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廢物(如根系、枯枝殘葉、廢棄基質等)的處理,成為了科研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
目前太空植物栽培采用的栽培基質大多為細小顆粒狀,盡管采用了特殊的防護措施,但還是避免不了植物栽培過程中有顆粒狀基質脫落并漂浮在艙內,給航天員制造了不少麻煩。為此,科研人員在開展廢棄物處理與植物培養再利用的相關研究基礎上,設計了一種可生物降解、能重復利用的植物栽培基質,這種基質以塊狀結構形式存在,不會脫落碎屑,而且具備良好的通氣、保肥和導水性能。
此外,科研人員還根據植物生長對礦質養分的需求特性規律預先在材料中添加了一定量的緩釋肥料,這樣就不需要在植物生長過程中再進行添加肥料等操作,可大大降低太空植物栽培管理的復雜性,也較好地解決了太空環境下植物栽培過程中根系的水分供給、養分供給和通氣等技術難題。
“天宮課堂”中展示的“太空菜園”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科研人員基于“新升級”的栽培基質,設計了一種模塊化的簡易太空植物栽培裝置,采用開放式結構,擺脫了此前使用的“大裝置”形式,航天員可以與植物隨時親密接觸。植物生長所需要二氧化碳、溫濕度和氧氣等氣體環境,和艙內航天員基本一致,植物種植操作簡單,便于照料。航天員還可按個人喜好將該裝置任意擺放在艙內有光照的地方,為自己的工作生活環境增添一抹綠意,還能呼吸植物釋放的新鮮氧氣,起到心理調劑作用。
問天艙里生長的小麥
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在軌期間,利用該裝置成功栽培了生菜、小麥和矮桿番茄等植物,驗證了利用這種“新”栽培基質的空間植物培養技術。盡管該裝置沒有專門配備植物光照系統,僅僅利用艙內照明光源,但種植的三種植物都完成了發芽、生長發育等過程。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還收獲了新鮮生菜,首次實現了在軌食用。
矮桿番茄在軌生長情況
2022年中秋節“神十四”乘組食用在軌種植的生菜
“天宮種菜夢”已經實現。目前,科研人員正基于“神十四”任務試驗結果,抓緊研制功能更加強大的太空植物栽培裝備,以便為航天員提供更多的鮮食蔬菜水果。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航天員能在空間站上種植收獲更加多樣化的蔬菜水果,豐富在軌食譜。
未來,期待更多的“綠色”豐富“太空菜園”!
標簽:
上一篇:關于沙塵暴安全防范,這些知識你應該知道-環球百事通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沈約的文學主張與齊梁詩風新變沈約是南朝著名的文學家,被譽為“一代辭宗”(《南史·任昉傳》)。他的文學主張與詩歌寫作,在新體詩
2023-04-10 10:48
原標題:話劇《春風十里不如你》:在中年的酒里痛飲青春的愛與夢春風沉醉的夜晚,根據作家馮唐小說《北京,北京》改編的話劇《春風十里不如你
2023-04-10 10:41
原標題:中國香港著名明星導師、作曲家許愿新書《離地半尺》出版(引題)為港樂而生解碼港樂經典的生命魅力(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張嘉??港
2023-04-10 10:39
原標題:“SUNdayFUN!周日看世界”異域文化交流活動河北廊坊啟幕中新社廊坊4月9日電(宋敏濤王巍)9日,“SUNdayFUN!周日看世界”活動在河北
2023-04-10 10:39
原標題:細節決定成敗東漢人陳蕃為我們所熟知,源自他的一句名言。范曄的《后漢書》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對此都有記載,大意說,陳蕃十五歲
2023-04-10 10:36
原標題:百余件漢代文物山西展出再現兩漢時期巴蜀地區繁榮景象中新社太原4月9日電(高雨晴胡健)東漢青銅搖錢樹、西漢漆木馬俑及騎馬俑、中國
2023-04-10 09:39
原標題:兒童劇《彼得·潘》讓觀眾直呼有點酷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兒童劇《彼得·潘》近日在南鑼劇場首演,這是北京兒藝時隔多年再次將世界
2023-04-10 09:56
原標題:你知道阿拉善的皮雕嗎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石佳 栩栩如生、精美別致的查瑪面具,用十幾種不同顏色的沙子繪出蒙古族女人,滿是蒙古族
2023-04-10 09:53
原標題:原創話劇《驚夢》將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引題)陳佩斯父子細說戲里戲外故事(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潤4月28日至5月7日,由毓鉞編劇,陳
2023-04-10 09:35
原標題:河南文化節會密集舉辦背后的多重考量中新社鄭州4月9日電(闞力)北沁花之芬芳、南飄茶之鮮香。今年4月以來,中部河南各地以牡丹、茶葉
2023-04-10 09:37
原標題:《只此青綠》之后韓真周莉亞新作來京亮相(引題)舞劇《詠春》舞武融合燃爆全場(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韓軒韓真、周莉亞,當今中國舞壇
2023-04-10 08:41
原標題:陳佩斯三代“同臺”《驚夢》用悲劇內核呈現喜劇中新社北京4月9日電?中新社記者應妮被譽為中國喜劇界“無冕之王”的陳佩斯,只要坐在
2023-04-10 08:49
原標題:《這里冬天不下雪》演繹大灣區小人物的精彩生活新華日報訊(記者高利平)9日,首屆全國小劇場戲劇“紫金杯”優秀劇目展演進程過半,由
2023-04-10 08:43
原標題:網絡電影內容品質升級單片付費模式成市場新增量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2023年,中國電影市場迎來強勢復蘇。行至第十年的網絡電影創作水準
2023-04-10 08:53
原標題:《千年之約·夢幻龜茲》亮相首屆新疆文化藝術節中新網烏魯木齊4月9日電(潘琦)弦鼓—聲雙袖舉,回雪飄飖轉蓬舞。8日晚,大型音舞詩畫
2023-04-10 08:38
原標題:《超能一家人》定檔7月2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8日,由宋陽執導,艾倫、沈騰主演的開心麻花奇幻喜劇電影《超能一家人》曝光“快樂回來
2023-04-10 07:38
原標題:北美票房:“超級馬里奧”帶動北美周末票房突破兩億美元中新社洛杉磯4月9日電(記者張朔)在“超級馬里奧”帶動下,2023年北美周末票
2023-04-10 07:38
原標題:《開閩世家閩臺源流志》首期新書發布新華社福州4月9日電(記者許雪毅)閩臺攜手挖掘“開閩世家”遷臺記憶取得階段性成果。《開閩世家
2023-04-10 07:46
原標題:浙江文化觀察:文物安全能夠“機器換人”嗎?中新網杭州4月9日電?記者童笑雨物聯網、智網、無人機、人臉識別,如今的文物安全監管工
2023-04-10 07:41
原標題:四月劇集繁茂《愛情而已》《無間》等多題材熱播中新網北京4月9日電(記者高凱)從都市愛情劇《愛情而已》到年代諜戰劇《無間》,4月到
2023-04-10 05:37
原標題:濮存昕執導《海鷗》:精心詮釋契訶夫走進北京人藝三樓排練廳,印著“秉承人藝傳統續寫新的光榮”的橫幅懸掛墻面中央。排練廳中,青年
2023-04-09 14:33
原標題:新編京劇《巾幗英杰》演繹家國情懷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攝影姚文生)昨晚,《CCTV空中劇院》“2023年天津行”精彩繼續,天津市青年
2023-04-09 13:34
原標題:天津市首屆“牡丹文化節”開幕打造津城文化片區中新網天津4月8日電(龐喻文王英浩石喬)8日上午,天津市首屆“牡丹文化節”暨南開區第
2023-04-09 11:47
原標題:首屆楚文化節在荊州開幕4月8日,演員在開幕式上表演節目。當日,首屆楚文化節在湖北省荊州市古城東門賓陽樓護城河水上舞臺開幕。本次
2023-04-09 11:53
原標題:作為記者,我有意見鑒定對象:《不止不休》上映時間:3月24日這是一部反映新聞記者追求職業理想的電影,但我看完卻并無多少感動之意。
2023-04-09 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