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國的國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家一定會第一時間想到大熊貓
在我們印象中
大熊貓都是憨態可掬的樣子
讓大家一瞬間就會愛上它
但是你知道嗎
靠“賣萌”為生的大熊貓
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那些關于大熊貓的冷知識!
1.大熊貓這么可愛?它是貓科動物嗎?A、是
B、不是
大熊貓其實是熊科動物,且是咬合力最高的肉食動物之一。
雖然大熊貓名字里帶“貓”,但它卻屬于肉食目熊科類哺乳動物。在大家的印象中大熊貓?直都是吃??的動物,殊不知,?熊貓最初是吃?的,經過進化后來喜歡上了吃??,但?熊貓的?齒和消化道還保存著原樣。
數據顯示,熊貓的咬合力高達1298.9N,大熊貓的咬合力僅次于北極熊、老虎還有獅子等動物,與棕熊齊平。
2.大熊貓一出生就是高度近視眼?
A、是
B、不是
由于大熊貓長期生活在茂密的竹林里,竹林光線暗,在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視力退化,因而它們只能看到幾米以內的東西,稍遠一點就很模糊,熊貓主要通過嗅覺和聲音來完成對事物的認知。
3.慢吞吞的大熊貓,居然是運動健將?
A、是
B、不是
雖然大熊貓看上去圓滾滾,做什么都總是慢吞吞的,但事實上,它們個個是運動高手。大熊貓每天至少要爬一次樹,只要有水,它們也會盡量多游泳。
遇到危險時,大熊貓在林下能夠以40公里每小時以上的速度奔跑,相當于小汽車的行駛速度。
4.大熊貓一生中有55%的時間都是在吃竹子?
A、是
B、不是
大熊貓的食物99%都是竹子。大熊貓幼崽6個月的時候開始吃竹子,一只成年大熊貓每天進食12~38公斤食物,每天取食的時間大概會花12-16個小時。但由于竹子低營養、低消化率,大熊貓只能不停進食才能維持新陳代謝的平衡。
5.大熊貓有多少根手指?
A、5根
B、6根
我們平時看到大熊貓能夠非常靈活地抓握竹子,就像人類的手掌一樣,那么你知道大熊貓到底有多少根手指嗎?
其實大熊貓有“六根手指”!嚴格來說,大熊貓的“第六根手指”并不能被稱之為手指,因為它并沒有指甲,只是一個能夠活動的凸起,因此被稱為“偽拇指”。
你可不要小看這根“偽拇指”,這可是大熊貓抓握食物的秘密武器,它的作用非常大。
“偽拇指”是腕部籽骨特化生成的,它使大熊貓具有其它熊類不具有的對握功能。當大熊貓在吃東西的時候,它們就可以更好地進行抓握、靈活地采食竹子。
你要知道,這種對握的本事在動物圈里并不常見。
除了考拉、北美負鼠和大部分靈長類動物外,就只有吃竹子的大熊貓和小熊貓啦!而且,也只有它們特化出的“第六指”去和其它五個指頭對握呢!
6.熊貓每天可以拉便便40次?
A、是
B、不是
因為吃得多,拉得多啊!與馬、牛、羊等植食性動物不同,熊貓的消化道很短,因此食物能在消化道里停留的時間也很短,能被吸收的營養有限。
多數植食性動物能消化它們吃下食物的80%,而大熊貓不足17%。一般的植食性動物吃掉的食物會在它們體內停留24小時,而大熊貓5到13個小時就會排出糞便。一天的排便次數可達到驚人的40次!
為了獲取足夠的能量,大熊貓每天要吃掉20公斤左右的竹子。遇到喜歡吃的竹筍,還會吃得更多。一般情況下,大熊貓每天會花10多個小時進食。吃進去的多,消化的少,拉出來的自然就多了!
7.大熊貓能發出幾種叫聲?有的聲音像狗叫?
A、10種以下,不像。
B、20種以下,像。
大熊貓能發出19種不同的聲音。這些聲音可以有各種復雜的組合,高低輕不同。每種聲音都有特定的含意,不同聲音的混合又在表達一定的情緒。能仔細聽出來的就有“八種語言”:鳥叫、呼叫、牛叫、呻吟聲、咂嘴、犬叫聲、咩叫、尖叫。
剛剛出生的大熊貓幼崽就會發出很大的叫聲,表示不舒服或餓了。大熊貓媽媽對幼崽的叫聲反應敏捷,有求必應。
當大熊貓受到驚嚇,或者生氣時,就會發出類似狗叫的嘶吼聲。
心情愉悅或求偶時,大熊貓也會發出類似羊叫的咩咩聲,簡直萌萌噠。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作品類型多樣,小眾題材扎堆(引題)4月新片口碑高,冷門檔期不冷(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 ???剛進入4月,本年度影市第13周
2023-04-06 10:51
原標題:海內外古槐后裔齊聚“華人老家”山西洪洞尋根祭祖中新社臨汾4月5日電?中新社記者楊杰英又是一年清明時。“我的心情非常激動,中華兒
2023-04-06 10:50
原標題:人生之路(引題)青春美學,叩問自我與時代(主題)央視在播的《人生之路》散發著濃郁的時代感,劇中人物的青春時光相遇了中國改革開
2023-04-06 09:43
原標題:北京工業遺產建筑活化利用再添新范例——(引題)窯火重燃(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潘福達永定河畔,西山腳下。位于門頭溝區琉璃渠村的原
2023-04-06 08:48
原標題:《不止不休》的力量(主題)——青年導演王晶談影片創作(副題)天津日報記者張鋼新片《不止不休》上映后,當即在網上形成熱議,并在
2023-04-06 08:43
原標題:甘肅榆中:千年古鎮上演傳統民俗文化活動“城隍出府”中新網蘭州4月5日電(田鵬鶴安方江)城隍出府、青城小調、秧歌表演……清明期間
2023-04-06 08:50
原標題:B站UP主發起停更潮?記者采訪發現,內容品質、創作生態、激勵機制都面臨新問題(引題)面對大流量,眾多平臺都在吸引UP主發布視頻(主
2023-04-06 08:36
原標題:半熟的愛情:“寫實派”戀綜突出重圍進入2023年,戀綜市場依然熱鬧。與過往的同質化內容不同,如今的戀綜已然有了百花齊放的態勢——
2023-04-06 08:39
原標題:贛州于都:《長征第一渡》致敬英烈專場迎來“特殊觀眾”4月4日晚,在贛州于都長征大劇院,大型文旅史詩舞臺劇《長征第一渡》推出致敬
2023-04-06 07:51
原標題:清明時節茅山會船4月5日,各式船只在茅山西大河參加茅山會船(無人機照片)。當日是清明節,江蘇省興化市舉行茅山會船盛會,船只和選
2023-04-06 07:36
“文化市場新觀察”原標題:海口市加快文藝演出市場與旅游消費深度融合(引題)濱海之城吹起文藝風(主題)人民日報記者周亞軍?核心閱讀藍天
2023-04-06 07:39
原標題:美術館里度假期4月5日,觀眾在鄭州美術館新館參觀。清明假期,不少市民來到鄭州美術館新館參觀,感受藝術魅力。新華社記者張浩然攝4月
2023-04-06 07:44
原標題:亦節亦氣風景清明人民日報記者孟揚曹怡晴“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仲春與暮春之交,正值清明。《論語·學而》里說:“慎終追遠,
2023-04-06 05:36
原標題:漫步四川省眉山市三蘇祠,人們被“一門父子三詞客”的優良家風深深打動——(引題)勝跡古祠堂千載永流芳(主題)人民日報記者王永戰
2023-04-05 22:43
原標題:形式“新”起來清明節俗“傳”下去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徐嘉偉仲春暮春之交,又是一年清明。作為節氣,清明是時令的標志,是古時指導農
2023-04-05 08:56
原標題:2023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名單公示記者從財政部獲悉,按照《財政部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關于組織申報2
2023-04-05 06:49
原標題:民族歌劇《僑批》南粵曲風韻味足北京晚報訊(記者韓軒)昨天起,珠海演藝集團民族歌劇《僑批》在國家大劇院連演兩場,演繹了由一封僑
2023-04-04 22:35
原標題:改編自馬伯庸七十萬字原著,劇版《兩京十五日》即將來穗演出用中式美學呈現大運河上的快意恩仇文 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4月14日至15日,
2023-04-04 15:45
原標題:大柵欄小書店北京晚報記者張驁文武亦彬攝來過大柵欄的人,都會對商業街的老字號印象深刻,瑞蚨祥、馬聚源、謙祥益、內聯升……隨便一
2023-04-04 15:43
原標題:“美育芳草”青少年藝術節開幕(主題)國家大劇院向孩子們敞開藝術大門(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李祺瑤)“大家覺得豐收是什么感
2023-04-04 15:40
原標題:【尋味中華|飲食】清明寒食吃青團,品嘗新綠江南春編者按:探求中華文化當代魅力,體味中國風物悠遠意蘊。即日起,中新社“尋味中華
2023-04-04 13:57
原標題:成龍拍《龍馬精神》致敬龍虎武師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電影《龍馬精神》日前在京舉行首映禮,該片由楊子執導,成龍、劉浩存、郭麒
2023-04-04 10:47
原標題:南中軸旁海派弄堂泰安里煥新迎客(主題)西城又有9處文物找到專屬“管家”(副題)北京日報記者張驁在遍地胡同的北京西城,有一條海派
2023-04-04 09:52
原標題:本市推出39項清明文化活動(主題)邀市民到博物館感受傳統緬懷先輩(副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祺瑤)射柳、繪紙鳶,體驗清明習俗;以
2023-04-04 09:46
原標題:科技賦能讓博物館數字可感、更接地氣中國文化報記者連曉芳科技創新是文物事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
2023-04-04 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