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全球第一艘無人自主船成功跨越大西洋 第九集 當前觀點

時間:2023-03-08 10:52:27    來源:科普中國網    


(資料圖)

九、自主航行船的未來盡管“五月花400”號的設計、制造曲曲折折,跨越大西洋的航程跌宕起伏和遭遇了不少挫折,但是她最終還是抵達了目的地。托馬斯·愛迪生在發現燈泡之前失敗了一千多次,但是成功以后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五月花400”號成功抵達目的地,也可能徹底改變海洋運輸、科學考察的方式。海洋是人類最重要的資源之一,是食物、礦物、金屬和能源的主要供應地;它吸收碳,并產生了大氣中50%到85%的氧氣。正確認識、理解和保護它是至關重要的,但目前依靠載人科考船的成本和風險太高,還無法收集到所需的所有數據。科考船出海既受到水域、時間和范圍的限制,又充滿風險,還受限于科技工作者在船上的時間。如果讓科技工作者離開科考船,讓他們專注于研究數據,而不是收集數據,效率將會提高。制造一艘稍大的科考船可能需要數億元,出海一天可能要花費數十萬元,其中主要開支是燃料費和維持船上人員生存和食物供應所需的資金,還有這樣那樣的限制,這是當今許多海洋科學考察任務的阻礙因素。通過“五月花400”號的實踐,建造一個經濟高效、靈活的數據收集平臺,將有助于保護海洋及支持該行業的健康發展;有助于航運企業開展創新、高效、安全和節約的探索,并提供了可參考的思路。目前來看自主航行船將帶來的直接效益是:因為可以減少船員,那么節省了船員成本和減少船員生病或受傷的風險;讓人工智能系統擔任助理,在駕引人員旁邊增加一雙眼睛、兩只耳朵,可以時刻保持清醒和警覺,并且永不分心,以此降低人為錯誤帶來的風險;因為減少船員住艙和其他生活空間,相應增加了裝載貨物的空間,為航運業創造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五月花400”號的進一步開發完全自主的人工智能系統和應用程序,將來會影響航運、石油和天然氣、通信、安全和國防、漁業和水產養殖等多種行業,并促進它們發展。盡管AI船長的能夠引導“五月花400”號穿越大西洋,但她仍受到機械問題的困擾,當船上沒有任何人時,顯然無法進行所需的機械設備修復。大連海事大學原校長吳兆麟教授告訴筆者:“五月花400”號無人自主航行船的實踐證明,因為船舶在航行期間難免出現各種故障及問題,智能船舶的近階段只能是減少船員而不能完全取代船員,還做不到完全“自主”。大勢所趨,任重道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作者:陸悅銘,1963年3月出生,正高級引航員,現任中國引航協會引航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副秘書長。1983年起從事引航相關工作,已經引領各類中外船舶6000余艘次。到目前為止,在專業報刊雜志發表各類論文、科普文章八十余篇。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