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在本課中,為了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強烈興趣,我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新課標的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把想一想、聽一聽、跳一跳、唱一唱、編一編、演一演等教學環節貫穿起來,循序漸進,在樂中學,我看到學生自始至終都是充滿樂趣的,認真傾聽和學習的。我聽到孩子們能用情感來演唱歌曲,也看到了孩子們能用我自己創編的動作配上歌詞的意思來表演,我很欣慰,也感受到孩子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學習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時孩子們也感受到歌曲所表達的情緒和表現的人物形象以及懂得了要熱愛勞動的道理。在最后的環節,舞蹈組、樂器組、演唱組共同表演的環節讓我感受到孩子們發自內心的快樂,這種氛圍感染了我。可以看出孩子們是通過了歌曲的表演感受到了音樂的美,更勇于表現美,敢于表現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對孩子們的表現算是滿意,紀律都還是挺好,在學唱中,兩處教學難點都能在我引導下完成得不錯,整節課我能自然流暢地循序漸進、非常緊湊地完成了教學內容。
但拍下教學視頻后,我觀看后進行認真的思考,覺得本課還有以下幾點的不足之處:
1. 導入部分在播放視頻《采蘑菇的小姑娘》時,播放出來不是歌曲開始,因為之前我上課前試播了一下忘記點擊返回開始了,以為是平時的視頻,沒注意是格式的不同,下次要更細心一些。
2. 我的教學語言對于二年級的學生還要再生動形象一些,更放得開一些,有時候我的某些話聲音太大。這點以后在教學中會更加注意加強練習
3. 表演部分中的最后一個全班表演環節,我本來已做好了每個學生一個彩色蘑菇貼在學生座位凳子抽屜的側面,準備給學生一個驚喜,最后讓他們貼到自己的身上,請兩三個同學來邊唱邊“采蘑菇”,可是我自己給忘記了。所以最后下課了就作為獎品獎給學生了。
4. 最后一個環節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活中關于勞動的表現,有幾個學生回答的都是做好事的表現,我當時再肯定一點地強調這些事情不應該屬于勞動的表現,應該是屬于助人為樂、做好事的表現,然后再啟發學生重新說出來,效果就更好了。我當時擔心用的時間太多,所以就用這句話--“是助人為樂”就帶過了,然后進行自己的總結,以后的課里我會更加注意的。
以上是我對本課時《采山》的教學反思。
在準備這節課時,我首先認真的熟悉了教材,詳細閱讀了教參,把握了歌曲的特點,了解了歌曲的難點,確定了以體驗勞動快樂為主線的教學目標。
然后,我才根據教學目標安排設計了這節課!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主要安排了三個環節。
一是節奏xxxxx0的練習;
二是用跟唱法學習歌曲;
三是通過欣賞《拾稻穗的小姑娘》引出愛勞動的話題,培養學生愛勞動的好習慣,讓其從勞動中體驗快樂的感覺。
隨說新課標更注重孩子的體驗、感受,對歌唱方面的技能要求并不是很嚴格,但這也并不是說課堂教學中不必要對學生的歌唱提要求,其實我們應該認識到體驗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表現,有了好的表現,才會有更好的感受與理解。淡化技能并不是不要技能,而是要求老師要有在無形中滲透技能并使孩子容易掌握的教學方法,讓歌唱教學這塊內容更加豐富起來。讓孩子從自己的歌聲中體會感受美,達到我們美育的目的。一首歌曲旋律和歌詞是兩個重要的部分,而在這堂課上我主要想解決的是旋律的節奏問題。
因為這首歌中的歌詞還是比較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做過多解釋學生也能夠理解。而節奏則是旋律的主宰。這首歌曲的旋律中出現了較多的十六分音符,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要掌握它們是一個難點。于是我就用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并做律動的形式進教室引入節奏練習,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突破難點為歌曲的學習打下基礎。第二塊內容就是用跟唱法學習歌曲。在教學中我發現歌曲的旋律非常快,要想讓孩子準確的唱出歌詞,就必須讓他們先讀歌詞,了解歌詞。然后再用跟唱法學習歌曲。另外,要想讓學生用最美的聲音表現歌曲,就必須讓學生有最真實的感受。所以在設計這個教學環節時,我抓住了孩子愛玩的天性,讓孩子在音樂中玩起了《采山》的游戲。
讓孩子在玩中充分的感受采山姑娘的愉快心情!這樣孩子才能用最真實的感受來表現歌曲!老師只需要對孩子們的演唱稍加糾正就可以了。這樣以來老師也不必在感情的處理上浪費太多的時間,就可以輕易的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第三塊內容就是德育教育。當學生欣賞完《拾稻穗的小姑娘》后,我從歌曲的情緒入手,讓學生知道是勞動給小姑娘帶來了快樂的感受。勞動也同樣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希望孩子們今后會更加的熱愛勞動。一節課上下來,才感覺到在某些細節上還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有更好的改善和完善。愿望總是美好的,但結果往往不是完美的。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也從中得到了更多的啟示,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自己會有更加成熟的教學思維,更加精彩的教學活動,來豐富我和孩子們共同的音樂課堂。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民歌風的創作歌曲,采用四三拍,一段體結構。這首歌曲歡快、活潑、清新別致,歌曲的旋律大跳和級進音程的交替進行,節奏鮮明緊湊,配合著旋律音程的起伏,使歌曲具有朝氣,并富有動力感,配上生動、形象的歌詞,極易為兒童接受和喜愛,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蒙蒙細雨中采山的愉快心情。表現了小朋友光著小腳丫采山時靈巧的身影,靈活的手指,采蘑菇、木耳、野果、山菜,豐收的喜悅香甜在心的感受,連夢中都要笑出聲來。這首歌的詞曲結合緊密,形象、生動,深深打動每一個演唱它的人,是一首適合兒童學唱的好歌。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山》。
2、通過演唱、表演等活動體驗歌曲輕快、活潑、清新的音樂特點。
3、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各項音樂活動中來,從中體驗歌曲所描繪的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以及快樂勞動的主題,讓學生明白勞動光榮的道理。
4、通過小組創造,用簡單的動作表現歌曲,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 教學重點:
1、能有感情的演唱和表演歌曲,從中體驗課堂樂趣。
2、創設情景,讓學生對歌曲進行表演,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
教學難點:
1、歌曲中十六分音符和休止符的掌握和運用。
2、學生參與各項活動的積極的態度和情緒的把控。
教具準備:
多媒體、鋼琴、圖片、小樂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旅游好嗎?
2、隨音樂《采山》,做律動進教室。
【設計意圖】利用游戲減輕師生的心理壓力,形成一種輕松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學生調動情緒,帶著愉快的情緒開始音樂課。同時,初步感知歌曲。
二、新課教學
(一)感知歌曲
1、現在,我們到了目的地,這兒是哪里呀?請看:
課件展示:清晨的大山靜悄悄的,一會兒熱鬧起來:小猴子、青蛙、兔子、山羊、山雞??等等,還有數不清的小鳥,它們都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寧靜的`大山,各自顯示著自己。噢,原來動物們要開一個音樂演唱會。突然,一個小女孩,提著小籃子,一邊唱一邊來采山。(背景音樂《采山》)
2、我們和小姑娘交朋友,好不好?這個小姑娘特別喜歡挽著小竹籃到森林里去。大家猜猜,她會去干什么呢?
【設計意圖】以新朋友的形式出現,使學生感興趣,而且教學更加生
活化。
3、我們來聽聽小姑娘的回答。(播放《采山》)學生回答。
4、什么是采山呀?再聽歌曲。學生回答,教師解釋。
5、小姑娘每次去采山,總會唱著歌,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課件播放動畫《采山》)
【設計意圖】讓學生視聽結合,體會歌曲情緒。
6、你們知道小姑娘都采了些什么嗎?我們一起來聽聽。(播放《采山》)
7、用你們的小眼睛告訴老師,好嗎?(播放《采山》)
8、小姑娘采了這么多東西,心情怎么樣啊?讓老師感受到你的心情。(播放《采山》)
【設計意圖】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反復聆聽和感知歌曲。
9、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句?唱一唱好嗎?生唱,師及時給予表揚。
(二)學唱歌曲
1、節奏訓練
(1)同學們喜歡采山嗎?(喜歡)我跟你們一樣也喜歡采山,因為山上有那么多誘人的野果和山菜。山上有位仙女姐姐說:“聰明的孩子們,這些漂亮的蘑菇你們喜歡嗎?想采嗎?只要讀準確蘑菇上面動物的叫聲并說出動物的名字,你就可以把漂亮的蘑菇帶回家了。”
師:請同學們比一比,賽一賽,看誰得的蘼菇最多?
a. 呱∣呱0∣(青蛙)
b. 喵∣喵―∣(小貓)
c. 汪
(生讀)
【設計意圖】進行節奏訓練,為后面的十六分音符打基礎,從而降低歌曲的難度。
(2)請將這些動物的叫聲連起來讀一讀。
(3)學生分三個聲部分別扮演不同的動物。
2、歌詞教學
(1)師教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
(2)齊讀歌詞。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兩種方式,使學生加深對歌詞的理解,更于無形中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為學生學唱歌曲打下基礎。
3、唱歌教學
(1)跟音樂哼鳴,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
(2)用“嗚”隨音樂唱,培養正確的發聲習慣。
(3)用“嚕”隨音樂唱,加強發聲練習。
(4)用“啦”隨音樂唱,進一步加強發聲練習。
(5)放慢速度,跟琴輕唱歌曲。
【設計意圖】學生跟琴輕唱、自學,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6)跟歌聲旋律輕聲感受。
(7)師生接龍,用游戲來檢查學生的學習程度,并對學生所學進行指導糾正。
(三)處理歌曲
小姑娘在山上采到了那么多的蘑菇、山菜,她的心里真高興,我們也
用最好聽的聲音來唱一唱,體會小姑娘的心情,好嗎?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用輕快的聲音演唱,用歌聲表現歌曲內在情感。)
(四)編創活動
1、師生共同編創,學生分別扮演“小姑娘”、“蘑菇”、“小鳥”等角色,分組創編,自編自導,老師巡視指導。
2、分組匯報展示,并請學生評價。
【設計意圖】充分給予想象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學生自我表現的舞臺,創設情境,使“小演員”們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更好地表現音樂、創造音樂。
三、小結延伸
今天我們玩的真高興,可是太陽要下山了,讓我們唱著歌兒離開吧。生輕唱歌曲離開教室。有時間我們再一起去采山吧!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不管老師還是學生,都從中體驗到了快樂。
一、在導入時,我采取了情景創設,帶孩子們去旅游,從學生的不斷“哇”的感嘆聲中,我得到了滿足,孩子們興奮的不得了。我自己也覺得把課堂中的表演派上了用場。三年級的課堂,應該是有趣、生動的。
二、在這一課的難點處理上,我以游戲作為鋪墊,和孩子練習了16分音符的節奏型,學生也在游戲中掌握了知識點。
這節課上完以后,我覺得雖然讓沒接觸過音樂的孩子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收獲了快樂,但是同樣有不足。在處理難點節奏型上,雖然在游戲中學生已掌握,但在帶入歌曲后,還是處理的不理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
陳老師講的《采山》一課是: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湖南文藝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第3課教材。《采山》是一首輕快活潑的少兒歌曲,歌曲形象描繪了山村孩子在蒙蒙細雨中采山的心情,表現了小朋友光著小腳丫采山的靈巧的身影和豐收的喜悅。歌曲為四二拍,徵調是三句是兩段體,它運用了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十六分、小附點節奏。
陳老師在本課的教學中以故事為線索——大山爺爺邀請小朋友們去采山,如果同學們能完成大山爺爺的兩條節奏練習,大山爺爺就為他們打開大山之門;當孩子們完成了節奏訓練之后,大山爺爺讓小朋友們按照大山爺爺拍手跺腳的標記跟著音樂做律動,如果做得好大山爺爺將帶領孩子們去看山里更美的風景;當孩子們做完律動,投入到大山爺爺的懷抱,大山爺爺為孩子們帶來一位新朋友“十六分音符”,并且告訴孩子們如果誰能唱準十六分音符,就可以把大山爺爺的禮物裝進自己的小籃子;當孩子們唱準了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大山爺爺非常高興他派大山中的小精靈和孩子們一賽歌喉;最后是孩子們的表現得到了大山爺爺的肯定,他邀請孩子們一起去采山。陳老師的故事線索清晰明了,重點突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了三年級的孩子們好玩好動的天性,孩子們爭先恐后的展示自己,課堂氣氛很熱烈。
陳老師在解決本課的難點時,也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她通過幾種途徑讓學生來感受、體驗、表現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十六分、小附點節奏。
1、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跟著音樂律動,唱拍結合,感受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十六分音符描繪出在這春光明媚之時,一群光著腳丫的孩子們去采山的情境。
2、引導學生在音樂情境中用輕快、短促、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發學生想象出采山的孩子們看到大山爺爺送給他們的那么多的寶貝時那種高興、愉快、欣喜的心情。表現了孩子們光著腳丫采山的靈巧身影。
3、在本課的唱歌活動中,通過創作表演《采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欲,啟發學生跟著音樂旋律,唱拍結合,感受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十六分、小附點節奏。通過拍一拍,唱一唱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音樂情境中用輕快、短促、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的學唱歌曲,學生從歌曲中體會“采山”勞動所帶來的快樂,能用肢體語言加以表現。在對歌曲《采山》一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陳老師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靈活設計課堂教學的音樂審美、情感態度和知識技能目標,真正起到教學目標的導向、調控、評價作用。
總之,陳老師以學生為主體,靈活設計課堂教學的音樂審美、情感態度和知識技能目標,真正起到教學目標的導向、調控、評價作用。通過學生拍一拍、唱一唱、跳一跳的方式,引導學生在音樂情景中用輕快、短促、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完成教學。
《采山》是一首活潑、輕快的歌曲,在備課時,我首先認真的熟悉了歌曲,仔細閱讀教參,把握歌曲特點,了解歌曲的難點,確定了以體驗快樂為主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教學目標設計這節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唱歌曲,讓學生在聽、做、體驗的過程中,感受仿佛自己在蒙蒙的細雨中光著小腳丫去采山的愉快心情,并指導學生歡快地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在學唱《采山》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并掌握多樣化的節奏。
這節課的導入,我用美妙的大自然風景圖片吸引孩子們的眼球。然后通過一系類設計好的問題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讓他們在充滿好奇中期待這一課。
在教唱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聆聽歌曲兩遍,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定的印象,為學唱歌曲奠定了基礎。然后我把比較難的地方先教給學生,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是很快的,教學目標達到了。在節奏訓練前我讓學生自己找到采蘑菇樂句以此加深印象,然后哼唱這個樂句的旋律。在節奏訓練時爭取讓大部分學生明白這個十六分節奏而且能打好這個節奏型。
為了熟練歌曲,在練習中我通過表演啟發學生隨音樂創編一些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等動作來表現歌曲情緒,熟悉歌曲的旋律;通過讓學生用拍手、跺腳的一些簡單律動演唱歌曲,幫助他們感受歌曲的節奏和句式。
這節課的某些細節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自己會設計出更加精彩的教學活動,來豐富我和學生們共同的音樂課。在這節課中我沒有將歌詞發給同學們,使得他們在邊唱邊表演的時候都忘記了歌詞,這一點需要改進。教學過渡語還不夠精煉。我想通過不斷的努力會取得更大的進步的。
《采山》是一首活潑、輕快的歌曲,節奏鮮明、緊湊,配合著旋律音程的起伏,使歌曲具有朝氣并富有動力感。配上生動形象的歌詞,極易為兒童接受和喜愛,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濛濛細雨中去采山的愉快心情,表現了小朋友光著腳丫采山時靈巧的身影、靈活的手指,采來物產,感受豐收帶來的喜悅。
在備這節課時,我首先認真研讀教材,詳細閱讀了教參,把握了歌曲的特點,了解了歌曲的難點,確定了以體驗勞動快樂為主線的教學目標。然后,我才根據教學目標安排設計了這節課!一首歌曲旋律和歌詞是兩個重要的部分,而在這堂課上我主要想解決的是旋律的節奏問題。因為這首歌中的歌詞還是比較貼近我們的生活,不做過多解釋學生也能夠理解。而節奏則是旋律的主宰,也是難點,這首歌曲的旋律中出現了較多的十六分音符,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要掌握它們是一個難點。于是我就用趣味摘蘑菇(蘑菇上帶有節奏)的環節引入節奏練習,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突破難點為歌曲的學習打下基礎。
這節課的導入,我用猜動作的游戲導入,并且用唱的方式問學生老師在做什么勞動?然后讓學生欣賞《采蘑菇的小姑娘》的一段視頻猜猜老師拿籃子想去干什么?然后設置了小姑娘的“有獎問答”環節去聆聽、了解歌曲。然后通過采蘑菇一系類設計好的問題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讓他們在充滿好奇中期待這一課。
在教唱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聆聽歌曲兩遍,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定的印象,為學唱歌曲奠定了基礎。然后我把比較難的地方先教給學生,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是很快的,教學目標達到了。在節奏訓練前我讓學生自己找到采蘑菇樂句以此加深印象。在節奏訓練時爭取讓大部分學生明白這個十六分節奏而且能打好這個節奏型。
為了熟練歌曲,在練習中我通過表演啟發學生隨音樂創編一些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等動作來表現歌曲情緒,熟悉歌曲的旋律;通過讓學生用拍手、跺腳的一些簡單律動演唱歌曲,幫助他們感受歌曲的節奏和句式。
在拓展的創編歌詞環節中我用了學生都熟悉的qq農場,請學生在農場上種其它植物上去,然后再按種地的步驟創編歌曲《農場》,最后總結勞動能給人帶來歡樂,勞動最光榮,結束本節課。
這節課的某些細節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歌詞排序那個環節比預想中的難,讓學生覺得難度很大,她們不知道怎么去排,而且音樂播放的速度比較快,來不及貼,在這環節上花費的時間比較多,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想多讓學生聆聽音樂,安排這個環節讓學生更好地去了解歌詞,但從花費的時間上和效果上覺得用處不是很大,所以考慮放棄這個環節。
二、在創編歌詞的環節拓展上花的時間也相對長了些,這樣顯得唱歌的環節時間少了許多,而且設計qq農場這個環節,本來也是這節課的亮點,結果被我上得沒出效果,但學生的興趣又很高,讓學生編的過程中我也很著急地把自己設計的詞說了出來,沒讓學生充分地去想象,這些是我要改進的。
三、教學過渡語還不夠精煉,教學時不夠激情,還有就是教學的指令性語言不夠清楚。
有反思,就有進步,相信自己在一次次的反思中能夠成長,進步,從而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
《采山》是一首活潑、輕快的歌曲 。歌詞中的“踩”、“采”、“跑”、“帶”、“飄”等動詞,形象的描繪了鄉村孩子在雨中采山的形象。 在備課時,我首先認真的熟悉了歌曲,仔細閱讀教參,把握歌曲特點,了解歌曲的難點,確定了以體驗快樂為主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教學目標設計這節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大膽用歌聲,舞蹈表現歌曲豐富的情趣。 通過學唱歌曲,讓學生在聽、 唱 、體驗的過程中,歡快地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 。
這節課的導入,我先解釋了“采山”的含義,首先讓學生 說說聽他們平時做什么 ?孩子們本身就身在農村,對于采花,踩雨這些活動都比較熟悉。一說到玩,孩子們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同時 積極性被激發,音樂情緒也一下子調動起來了。
在教唱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聆聽歌曲兩遍, 并 用身體動作伴奏 , 感受旋律的歡快情緒 , 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定的印象,為學唱歌曲奠定了基礎。 然后讓學生 跟師讀 歌詞, 在讀 歌詞中體現“樂”的情緒 。在簡單試唱歌曲后,又進行 師生對唱,男生女生對唱,表演唱 等活動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印象。 課堂效果明顯好轉。
為了熟練歌曲,在練習中我通過表演啟發學生隨音樂創編一些采蘑菇、采 野菜 等動作來表現歌曲情緒,熟悉歌曲的旋律;通過讓學生簡單律動演唱歌曲,幫助他們感受歌曲的節奏和句式。
聽 賞《牧童短笛》,我分為三個環節 (一)牧童騎牛(二)牧童嬉牛(三)牧童回家 ,這樣分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對于學習目的更加明確。層次感也比較清晰,加上
第三段對第一段的反復,情緒的把握也容易讓學生來區分。
這節課的某些細節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會設計出更加精彩的教學活動,來豐富我和學生們共同的音樂課堂。
《采山》是二年級下冊音樂教材中的一首深受學生喜愛的歌曲。但我們的音樂教學一堂課中不能簡單地停留在學唱歌曲上,也不能局限在學生會唱、聲音唱好的這種“為了學唱而學唱”的層面,教師要尋求深入、突破的途徑,教師要善于從挖掘歌曲本身的資源、素材、音樂要素的角度出發,在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學會歌曲,唱好歌曲的基礎上,更深層次地逐步學會怎樣把一首簡單、短小、普通的歌曲,通過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塑造、創作與表現,用歌聲全方位、多角度地演繹成豐滿、立體、多彩的歌曲。這樣,我們的歌唱教學帶給學生的才不會是單單的一首歌而已,而是更多的歌唱的興趣、知識、技能、和聲音響、音樂能力、審美體驗等,同時也為學生的音樂可持續性發展學習奠定基礎,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和素養。
為此,在本課中,我力求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強調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音樂審美體驗的整體把握。充分挖掘歌中的資源、素材、音樂要素,以“采山”為主題,創設“走進大山——在山上(向大山問好、采蘑菇等采山活動)——告別大山”的音樂情境并以此為主線,運用游戲、聆聽、演唱、律動、拍擊節奏、編配聲響等多種音樂活動形式,將發聲練習、節奏體驗、歌曲中音樂知識(節奏型、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的了解、歌曲學唱與表現等各塊內容有機地融入審美體驗活動中。
通過多種途徑,如: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山中”用“多聲部的回聲”向大山問好,聆聽、模仿山中的“雨聲、鳥叫聲”并進行“山林二重唱”,來有趣地練習發聲,使學生在獲得豐富的和聲音響,積累多聲部演唱經驗的同時,也為最后學生表現、歌曲演繹打好伏筆。同時,運用多種方法如:范唱對比、畫圖譜、體態律動、談話
啟發、即興創作表現(加人聲演唱的“多聲部山中回聲”的引子,歌曲演唱中“山中聲響”的伴唱加入)等引導學生把一首簡單、短小、普通的歌曲,創編成豐滿、立體、有音樂情境的多聲部的歌曲,并用歌聲來塑造、表現音樂形象。
當然,一節課上下來,感覺到在某些細節上還需要改善和完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課堂常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也從中得到了更多的啟示,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自己會有更加成熟的教學思維,更加精彩的教學活動,來豐富我和孩子們共同的音樂課堂。
《采山》是一首活潑、輕快的歌曲,在備課時,我首先認真的熟悉了歌曲,仔細閱讀教參,把握歌曲特點,了解歌曲的難點,確定了以體驗快樂為主的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教學目標設計這節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學唱歌曲,讓學生在聽、做、體驗的過程中,感受仿佛自己在濛濛的細雨中光著小腳丫去采山的愉快心情,并指導學生歡快地有感情地演唱這首歌曲;在學唱《采山》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并掌握多樣化的節奏。
這節課的導入,我用美妙的大自然風景圖片吸引孩子們的眼球。然后通過采蘑菇一系列設計好的問題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讓他們在充滿好奇中期待這一課。
在教唱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聆聽歌曲兩遍,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定的印象,為學唱歌曲奠定了基礎。然后我把比較難的地方先教給學生,學生的接受能力還是很快的,教學目標達到了。在節奏訓練前我讓學生自己找到采蘑菇樂句以此加深印象,然后哼唱這個樂句的旋律。在節奏訓練時爭取讓大部分學生明白這個十六分節奏而且能打好這個節奏型。
為了熟練歌曲,在練習中我通過表演啟發學生隨音樂創編一些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等動作來表現歌曲情緒,熟悉歌曲的旋律;通過讓學生用拍手、跺腳的一些簡單律動演唱歌曲,幫助他們感受歌曲的節奏和句式。
這節課的某些細節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通過這堂課的教
學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學中自己會設計出更加精彩的教學活動,來豐富我和學生們共同的音樂課。
標簽:
上一篇:天天滾動:公司銷售計劃的制定5篇(精選)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近日,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京召開。經過項目匯報會、綜合評議
2023-03-30 09:51
原標題:中國國際時裝周:印花藝術的新時尚圖為中國國際時裝周“蝶影蟲蟲·東雅兒”時裝發布會。(許之豐)在蝶影蟲蟲的色彩世界里,每一種顏
2023-03-30 09:44
原標題:“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獻四大發現對現代的啟迪”學術交流活動在國家圖書館舉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亮3月28日,“二十世紀初中國古文
2023-03-30 09:52
原標題:《不止不休》熱映各方呼吁消除乙肝歧視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姬薇近日,由吉利德科學提供公益支持的電影《不止不休》正在全國熱映,影片
2023-03-30 09:52
原標題:首個郎窯主題大展集結百余件重器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誕生于康熙盛世的郎窯瓷是督陶官郎廷極主持燒造的瓷器,蜚聲海內外。3月28日
2023-03-30 09:39
原標題:國際最新研究:文藝復興“古典大師”油畫或加入蛋黃等蛋白質中新網北京3月29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
2023-03-30 08:44
原標題:中國動畫電影海外交流正當時今晚報記者丁曉晨2023年第12周電影周票房冠軍屬于一部海外引進的動畫片——《鈴芽之旅》。截至目前,該影
2023-03-30 08:44
原標題:維護保養結束,國家大劇院臺湖舞美藝術中心開門迎客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李俊萱高倩就像汽車上路需要保養,舞臺也需要休養生息。每年初
2023-03-30 08:45
原標題:國寶畫重點丨入選“十大考古新發現”!這座古港遺址里都有啥?八座形制各異的宋代碼頭兩艘宋代沉船數以噸計的瓷器殘片……溫州朔門古
2023-03-30 08:33
原標題:北京國際電影節時隔3年重回春天(主題)電影節于4月22日至4月29日舉辦?將組織九大主體板塊及相應活動(副題)北京青年報訊(記者肖揚
2023-03-30 08:48
原標題:《宇宙探索編輯部》4月1日公映(引題)楊皓宇和你“在宇宙盡頭交個朋友”(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宋說 “滿世界找外星人
2023-03-29 17:39
原標題:《回響》:故事的失調遮蔽了心靈的回響《回響》是馮小剛繼《北轍南轅》之后執導的第二部網劇,改編自作家東西的同名小說。該劇講述女
2023-03-29 15:40
原標題:國家級非遺潁上花鼓燈:淮河畔的“東方芭蕾”中新網安徽潁上3月29日電(劉浩張天峰)咚!咚!咚……近日,在安徽省潁上縣尤家花園,隨
2023-03-29 15:52
原標題: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實證中華文明起源和燦爛多元中新網北京3月28日電(記者應妮)從一百萬年前的湖北的“鄖縣人”3號頭骨,到
2023-03-29 14:44
原標題:《他是誰》:刑偵劇的又一次“狂飆”?3月中旬,張譯主演的《他是誰》和馮小剛執導的《回響》雙峰齊出,都是刑偵懸疑劇,卻各有千秋。
2023-03-29 14:53
原標題:“輝煌中軸”展覽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展這是3月27日拍攝的展出的永定門石匾。3月28日,北京首都博物館“輝煌中軸”展覽開展。展覽匯集全
2023-03-29 14:45
原標題:陜西寶雞一西周時期墓地發現大量東方文化因素中新網西安3月28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28日從寶雞市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在一西周時
2023-03-29 14:33
原標題:游戲音樂形式越來越豐富并隨著游戲“出海”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力(引題)上海如何培養出更多游戲音樂創作“黑馬”(主題)解放日報
2023-03-29 11:48
原標題:“折騰明星”還能救一下真人秀的人氣今年春天的綜藝節目,依舊以綜N代為主打,戀綜、慢綜藝、腦力競技、脫口秀、推理綜藝、音樂綜藝、技
2023-03-29 11:38
原標題:雜技魔術精品節目亮相濟南3月27日晚,在位于山東省濟南市的山東劇院,演員表演雜技節目《集體花盤》。3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
2023-03-29 10:54
原標題:莫把非遺當噱頭這兩年,借力各類短視頻平臺,非遺火了。非遺“出圈”是好事,但在“傳承發揚”和“商業價值”之間應該把握好一個度,
2023-03-29 10:55
原標題:復排話劇《大愛如涓》遼陽上演遼寧日報訊記者趙乃林報道涓涓細流,大愛無聲。3月22日,由鞍山市藝術劇院創作復排的大型原創多媒體話劇
2023-03-29 10:44
原標題:刑偵劇《他是誰》火爆全網,本報記者對話導演鮑成志——(引題)跟著男主視角“沉浸式”探案(主題)大眾日報記者田可新?實習生劉露
2023-03-29 10:42
原標題:河北唐山:落實“雙減”課后服務傳承非遺文化3月28日,皮影戲表演老師在唐山市路北區七十號小學指導學生表演皮影戲。近年來,河北省唐
2023-03-29 10:47
原標題:尋古探源聆聽文明回聲(主題)——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掃描(副題)光明日報記者李韻王笑妃湖北十堰學堂梁子遺址:實證我國百
2023-03-29 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