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 正文

宏觀點評:預期降溫,節后市場如何演繹? 環球速遞

時間:2023-06-24 12:09:06    來源:東吳證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下內容從東吳證券《宏觀點評:預期降溫,節后市場如何演繹?》研報附件原文摘錄)

最近這兩周市場預期的轉變有點快, 從政策“急迫” +中美“轉暖”到政策“不急” +中美“前景不明” 的轉變只用了一個周末。 直接的結果是近期股匯等風險資產壓力比較大,本周三個交易日港股跌超 4%,滬深300 跌 2.5%,而周三人民幣匯率一度跌破 7.20,后續怎么看?
對于人民幣,在當前的背景下穩地產才能穩匯率,我們認為短期內人民幣調整的行情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拐點可能在第三季度出現(穩經濟政策+美聯儲加息臨近結束),低點在 7.25 至 7.3 之間;對于股市, 短期的調整受情緒化因素影響更大,因此主題板塊會率先企穩,而指數行情和風格切換還需等待政策的進一步確認,今年左側搶跑的風險確實較大。
人民幣雖然跌破 7.2, 但是匯率市場似乎并不慌。 人民幣匯率年內第一次跌破 7.2。我們的框架中人民幣兩大定價因子: 地產和中美關系的邊際轉弱是推動這波匯率破 7.2 的重要因素。地產端,上周國常會的“淡定”和本周二 LPR 對稱降息 10bp 的“從容”,反而讓市場在穩經濟預期方面有點走弱;中美方面,布林肯訪華后的言論則讓中美關系前景的不確定性有所上升。但是匯率市場似乎并未恐慌,和之前人民幣調整不同的是, 人民幣匯率的期權隱含波動率保持平穩、風險逆轉期權反而大跌(看漲人民幣的期權更貴)。
匯率沒慌,股市的波動倒是有點偏大——這一次股市受情緒的沖擊更大。 這種沖擊來自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 除了上述政策和中美的原因外,前期提前下注+部分 AI 風口公司股東減持等負面輿情,導致順周期(尤其是地產鏈) 和 TMT 板塊均出現明顯調整(圖 3)。
我們認為穩地產政策會“雖遲但到”,不過等待的時間十分關鍵: 時間越長,匯率和股市調整的壓力可能會更大。而對于中美關系, 敏感時間點(布林肯訪華后+端午節前)上的言論讓市場放大了悲觀的情緒,我們認為當前市場對中美關系的判斷過于草率,具體而言:
地產依舊是當前穩住經濟和市場信心的關鍵。 僅僅靠 10bp 的降息效果可能有限,地產政策加碼、 穩增長的一攬子政策陸續出臺仍有必要。從國常會的措辭看, 如圖 4, 上周五(6 月 16 日) “研究提出” +“及時出臺” 的政策效率雖然不如“部署”, 但是未來一個月內可能是政策密集出臺的窗口期,可以參考 2022 年 4 月,在月初國常會提出“抓緊研究、及時出臺”之后,降準、穩增長一攬子政策接踵而至(因為有疫情封控的原因,一攬子政策出臺的時間有所滯后)。
對中美關系的判斷可以比市場樂觀些。 盡管布林肯訪華后美國高層表態依舊相對強硬, 但背后的目的依舊繞不開爭取明年大選的政治資本和支持, 這并不能代表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相較此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也提醒市場,要為明年的美國大選提前做好準備)。我們認為保持溝通已經成為兩國的共識, 9 月印度舉辦的 G20 會議以及 11 月在美國舉辦的APEC 會議, 兩國元首的會面依舊值得期待。
綜合基本面和情緒面的判斷, 我們認為人民幣調整行情仍將持續一段時間,而股市的韌性可能會預期更強。
政策不急+市場似乎不慌=匯率拐點仍需等待。 10bp 降息的效果可能有限,而政策出臺越緩,很可能意味著后續降準、 降息的壓力和幅度會越大,匯率潛在調整的壓力也會越大,除此之外,恐慌情緒的釋放往往也是匯率見底的重要標志。因此我們認為人民幣匯率的拐點可能在第三季度出現(穩經濟政策+美聯儲加息臨近結束),低點在 7.25 至 7.3 之間,大概率不會跌破去年的低點。
政策不急+情緒調整過度=至少還有主題投資。 畢竟在今年大部分時間

相關附件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