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三大青銅圓鼎首次齊聚北京

時間:2021-09-15 12:17:31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三大青銅圓鼎首次齊聚北京

北京日報訊(記者 劉冕)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三尊青銅大圓鼎——子龍鼎、大盂鼎和大克鼎,首次齊聚北京。昨天,“禮和萬方——商周青銅鼎特展”在國家博物館開幕,3件青銅重器和30余件文物一同講述青銅時代的往事。

昨天,中國國家博物館“禮和萬方——商周青銅鼎特展”開展,子龍鼎、大盂鼎、大克鼎三尊商周時期大型青銅圓鼎齊聚北京。 北京日報記者 鄧偉攝

進入展廳,一束束光將一尊尊青銅鼎打亮,有些凸顯古樸的紋飾,有些聚焦器物上的銘文。策展人說,青銅鼎最早出現于二里頭文化時期。商周時期,青銅器由注重酒器向注重食器轉變。到了西周中期之后,在祭祀和宴饗時配合使用鼎與簋的制度更加具體,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青銅鼎由此成為集王權與神權于一體的國之重器。

一批青銅鼎之“最”,在展廳里露臉。在目前所見的商代大型青銅圓鼎中,國博藏子龍鼎是體量最大的一尊,高103厘米,口徑80厘米,重達230千克。周代大型青銅圓鼎則以國博藏大盂鼎、上海博物館藏大克鼎以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毛公鼎最負盛名,前兩件均有展出。上博介紹,這也是大克鼎京城首秀。

一件件青銅重器的經歷,是展覽最大看點。子龍鼎,相傳于20世紀20年代出土于河南輝縣,后流入日本,又輾轉至香港。2006年4月,在中央財政設立的“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專項經費”支持下,國家文物局將其征集回國。抗日戰爭期間,大盂鼎和大克鼎的收藏者潘氏家族將雙鼎裝入木箱安置于潘宅地下,躲避日寇劫掠。1951年,潘氏后人將雙鼎獻于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后藏于上博。1959年,中國歷史博物館(今國博)開館,大盂鼎應征北上。國博說,大盂鼎、大克鼎和子龍鼎不僅是早期中華文明燦爛成就的重要物證,而且它們在近代出土、流轉和歸藏的顛沛命運,也充分見證了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輝煌歷程。

值得一提的是,一批重器采取裸展方式展出,觀眾可以“零距離”對話商周文明。一些青銅器名稱和銘文中的生僻字也被標注了拼音,方便觀眾閱讀。策展人說,展覽特意輔助了圖片、拓片、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帶觀眾領略中國早期文字的獨特魅力。展覽還以釋文、譯文等方式,全面解讀大盂鼎、大克鼎、子龍鼎等代表性重器的銘文內容,讓觀眾了解古代文字,讀懂古代文明。

標簽: 三大 青銅 圓鼎 首次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