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熱點 > 正文

中國2月電影票房逾100億破紀錄

時間:2018-03-01 09:20:33    來源:人民網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28日下午3點40分,中國電影內地市場2月票房已突破100億元大關,創中國影史新紀錄。截至目前,中國電影市場2月共放映影片822萬場,吸引2.59億人次觀影。

中國2月電影票房逾100億破紀錄

2月中國電影市場成績斐然,“史上最強春節檔”的助力功不可沒。從2月15日(大年初一)至今(正月十三)共產出票房86.13億元,在百億票房中占比86.13%。其中春節7天長假(2月15日-2月21日)共產出票房54.42億元,在百億中占比超過一半。

創紀錄的2月百億票房到底從何而來?中國電影市場呈現怎樣的特點?未來發展趨勢又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幾位圈內人士都怎么說。

陸川:類型多樣 中國電影市場更加多元發展

截止到記者發稿時止,在百億票房中,春節檔的《唐人街探案2》貢獻了28.3億元,《紅海行動》24.36億元,《捉妖記2》20.95億元,《西游記女兒國》6.98億元,《熊出沒?變形記》5.59億元,《祖宗十九代》1.42億元;節前全國公映的《神秘巨星》《南極之戀》《馬戲之王》《無問西東》《愛在記憶消失前》等中外影片合計奉獻約占10%。從公映電影類型上看,喜劇、合家歡電影將不會“一家獨大”,主旋律影片、劇情片的介入,將為觀眾提供更豐富地選擇。

在好萊塢電影《三塊廣告牌》首映禮上,著名導演陸川在為許多小眾文藝片引進感到欣喜的同時,也對中國電影市場更加多元豐富的發展感到欣慰。“這證明中國的電影市場已進入到更加多元、豐富的發展階段。”據悉,該片將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旗下合作影院專線放映,這也證明,中國電影市場以類型片為拓展中心,電影院線也將更加細分。

譚飛:口碑為王 中國觀眾更加理性消費

回顧2016年457.12億的票房成績,同比增幅僅有3.73%,有人曾預測“中國電影出現拐點”,但從2017年產出的559.11億票房和13.45%的增幅來看,中國電影市場僅是進入一個理性調整期,并由原來“電影選擇觀眾”模式,變成“口碑決定一切”。著名影評人譚飛曾在分析2017年中國電影市場特點時坦言,從《岡仁波齊》《二十二》等高品質影片的出現,再到《戰狼2》《紅海行動》創造的票房佳績,中國電影觀眾消費越來越趨于理性。“很多地方出現,3D大片不再成為唯一選擇,中國觀眾更注重電影本身,更注重故事本身。”

以2月春節檔為例,《捉妖記2》是第一部曝出票房破億的電影,《唐人街探案2》《西游記之女兒國》緊隨其后,同樣體量的《紅海行動》前三天票房并不理想。但在隨后大年初四到大年初七的口碑持續發酵中,《紅海行動》一路逆襲,目前已突破24億大關,這說明口碑效應已成為決定電影票房成敗的重要因素。

尹鴻:電影已重回社會文化生活中心位置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最新數據表明,2018年春節檔中共有1.44億人次走進影院觀看電影,同比增長58.9%;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許多地方影院公映的熱門電影甚至出現“一票難求”場面。著名影評人尹鴻在接受某自媒體采訪時說,“這是電影重回百姓社會文化生活重心位置的一個重要表現。”

在互聯網、移動端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選擇社交娛樂休閑的方式,已不再像五六十年代那般純粹,面對曾經全年逾300億的觀影人次的“黃金年代”已一去不復返,但對于一個擁有16億人口的中國電影市場而言,尹鴻認為,未來三至五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八百億將不是神話。

在即將進入的3月,紀錄電影《厲害了 我的國》《三塊廣告牌》《小蘿莉的猴身大叔》的紛紛公映,也將再一次驗證中國電影市場的多元與對電影品質的更高要求;在未來的十個月中,觀眾更將迎來包括張藝謀的《影》,姜文的《邪不壓正》徐浩峰的《刀背藏身》等百余部優秀國產片。 (記者李巖)

標簽: 電影票 中國 紀錄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