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熱點 > 正文

是枝裕和入圍五次終獲金棕櫚

時間:2018-05-21 09:50:27    來源:新京報    

法國當地時間5月19日晚,第71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各個獎項揭曉,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借《小偷家族》摘得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美國導演斯派克·李憑借《黑色黨徒》獲頒“第二名”評委會大獎,黎巴嫩女導演納迪·拉巴基的《迦百農》獲得“第三名”評審團獎。

《小偷家族》劇照。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首次捧起金棕櫚大獎。圖/視覺中國

法國當地時間5月19日晚,第71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各個獎項揭曉,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借《小偷家族》摘得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美國導演斯派克·李憑借《黑色黨徒》獲頒“第二名”評委會大獎,黎巴嫩女導演納迪·拉巴基的《迦百農》獲得“第三名”評審團獎。整體來說,今年的主競賽單元的電影整體表現頗高,幾乎沒有低分的電影。獲得銀幕國際場刊歷史上最高分(3.8分,滿分4分)的《燃燒》(韓國導演李滄東執導)只獲得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雖說在影評人中獲得了極高的贊譽,但該片沒有斬獲引起了不小爭議,本屆評審團由凱特·布蘭切特領銜,對頒獎結果她表示,“是枝裕和的作品最符合金棕櫚,他們是來這里選擇最好的電影。”

金棕櫚 《小偷家族》 時隔8年亞洲電影再摘金

從2001年是枝裕和第一次憑《距離》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這是他第五次獲得主競賽單元的提名。雖然屢次提名,但是枝裕和不僅沒有拿過一個表彰電影的獎項,連單獎項也顆粒無收。算得上有榮譽的就是2013年他憑借《如父如子》在天主教人道精神獎中被特別提及。《小偷家族》聚焦日本社會底層的不依賴血緣而組建的家庭,是枝裕和認為這次執導讓他看到了突破的可能性,“其實這部電影并沒有想過要聚焦于家庭,想拓寬開來,讓視角更廣闊一些。”表現家庭與社會之間的摩擦是是枝裕和片中最關注的東西。《小偷家族》摘得金棕櫚,也是日本電影繼《地獄門》、《影子武士》、《楢山節考》、《鰻魚》之后第五次獲得戛納最高榮譽,這次也是繼2010年的泰國電影《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登頂的八年后,亞洲電影再次揚威戛納。

爭議 布蘭切特:不評判,只選最好

除了《燃燒》沒有獲獎,整體來說獲獎結果并沒有太大的爭議。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導演斯派克·李拍攝種族題材的《黑色黨徒》意外獲獎,該片獲得評委會大獎,影片本身水平一般,但政治宣教的意義更大,這個結果讓在場媒體都感到錯愕,不少人猜測是否和評審團中兩位黑人女性的政治傾向有關。評審團主席布蘭切特解釋稱,“斯派克·李拍了一部標準的美國危機電影,但我們所有評委都與他所說的故事有關聯。好的電影可以突破文化屬性,《黑色黨徒》反映了美國社會的種族問題,也能讓不同背景的評委共情。”

布蘭切特表示,評審團每天都會開小會來商量,雖然彼此尊重,但依然會有很大的分歧,不過最終的結果是由評審團集體決定,“很多競賽片很優秀,但我們認為是枝裕和的作品最符合金棕櫚的要求。我們本來就不是來這里評判,而是選擇最優秀的電影。”

華語 賈樟柯畢贛顆粒無收

華語電影在本屆戛納上收獲依舊遺憾,入圍主競賽單元的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入圍“一種關注”單元的畢贛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以及入圍“導演雙周”單元的章明的《冥王星時刻》都遺憾未獲得任何獎項。《江湖兒女》在場刊獲得了2.9的高分,《地球最后的夜晚》也為本屆電影節帶來了不少話題,無論獲獎與否,華語電影都在電影節上驚艷一時。唯一斬獲短片單元特別提及榮譽的是魏書鈞執導的《延邊少年》,這是華語電影在本屆戛納上的唯一收獲,魏書鈞則稱這則少年故事是年少時都會有的經歷,希望能跟觀眾產生共鳴。

■ 完整獲獎名單

主競賽單元

金棕櫚大獎:《小偷家族》是枝裕和

評委會大獎:斯派克·李《黑色黨徒》

特別金棕櫚:《影像之書》讓-呂克·戈達爾

最佳導演:《冷戰》保羅·帕夫利克夫斯基

最佳男演員:《犬舍驚魂》馬爾切洛·豐特

最佳女演員:《小家伙》薩瑪爾·葉斯利亞莫娃

最佳劇本:《幸福的拉扎羅》《三張面孔》

評審團獎:《迦百農》納迪·拉巴基

金攝影機獎(最佳長片處女作獎):《女孩》

短片單元

短片金棕櫚獎:《蕓蕓眾生》

短片特別提及:《延邊少年》魏書鈞

“一種關注”單元

最佳電影:《邊境》

評審團獎:《死人和其他人》

最佳導演:謝爾蓋·洛茲尼查《頓巴斯》

最佳編劇獎:《蘇菲亞》

最佳演員:Victor Polster《女孩》

編譯:周慧曉婉

編輯:王曉琳

標簽: 戛納 是枝裕和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