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奏響新時代文物“好聲音”
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 蘇 銳 文/圖
山東濰坊青州市實驗小學何淄凡的“假期最后一課”是在博物館度過的。8月29日一早,媽媽就帶她來到青州市博物館。龍興寺佛教造像、瓷器及標本,香山漢墓出土文物……何淄凡一邊看,一邊問這問那。
剛過去的暑期,“到博物館度假”成為齊魯大地熱門現(xiàn)象。而博物館受熱捧的背后,是山東近年來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作為文化大省,山東文化遺產資源豐厚,可供傳承利用的空間大,保護壓力也大。圍繞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些寶貴財富,山東用特別重視的態(tài)度、敢啃“硬骨頭”的干勁以及“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助推文物說話、歷史發(fā)聲。
▲山東文物修復人員在進行工作展示
涉及文物,容不得丁點兒差錯
8月28日是個周六。這天上午,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權文松沒有休息,而是帶著局機關相關工作人員到奎文區(qū)濰縣東關城墻進行調研。其間,他先后到奎文門、通濟門、濰縣戰(zhàn)役攻城點和古炮臺等文物建筑查看。權文松說,涉及文物,容不得丁點兒差錯。未來,濰坊計劃將“古城印記”納入當?shù)貒量臻g規(guī)劃,統(tǒng)籌規(guī)劃建設濰縣城墻文化公園。
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濰坊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4099處。近年來,隨著城市工程建設項目加快推進,地下文物保護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濰坊市國有建設用地年均土地供應量約3000萬平方米,工程建設前大都未經過考古調查、勘探、發(fā)掘,存在著履行考古手續(xù)不全、責任不嚴、執(zhí)法監(jiān)管難度大、部分項目施工造成地下文物破壞等系列問題。
同樣在8月,濰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出臺《關于國有建設用地考古調查勘探發(fā)掘前置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將建立基本建設考古制度,推動“先考古,后出讓”制度落實,破除制約建設項目落地的體制機制障礙,降低建設單位投資風險及前期運作成本。
過去5年,山東各級黨委政府樹牢紅線意識、底線思維,履行好文物部門監(jiān)管責任,織密扎緊安全網絡;深入開展法人違法專項整治,實施“文物安全天網工程”,始終保持對文物違法犯罪活動的高壓態(tài)勢。
同時,山東推動工作力量向市縣文保單位傾斜,加強預防性保護,注重日常養(yǎng)護、巡查和監(jiān)測,完善“四有”工作,全面提升文物保護科技水平和安全防護能力。
綜合利用,融入城鄉(xiāng)發(fā)展大空間
8月30日,中日韓三國文化部長共同發(fā)布2022年“東亞文化之都”當選城市,中國濟南市與溫州市、日本大分縣、韓國慶州市被授牌“東亞文化之都”。
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介紹,濟南是儒家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重要承載地,素有“海右名郡、天下泉城”的美譽。作為鐘靈毓秀、文脈綿長、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這里有“瀟灑似江南”的自然風貌、輝煌燦爛的文明瑰寶和“說不盡、無窮好”的歷史遺產。
近年來,濟南牢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站在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zhàn)略、打造“文化濟南”的戰(zhàn)略高度,系統(tǒng)謀劃文物保護,制定出臺《濟南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科學編制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十四五”文化旅游發(fā)展等規(guī)劃,擘畫新時代濟南文物事業(yè)發(fā)展藍圖。
特別是文物“活”起來領域,濟南大力實施“文物+”戰(zhàn)略,努力讓靜態(tài)文物“活”起來,成為堅定文化自信、增強發(fā)展動力的重要載體支撐。這幾年,濟南注重將文物工作與教育互動。精心打造城子崖遺址博物館、曲山藝海博物館、蔡公時紀念館、老舍紀念館、膠濟鐵路陳列館等特色“文化客廳”,全部面向社會免費開放,成為黨建活動基地、傳統(tǒng)教育基地。同時注重科技賦能文物工作,整合全市各級文保單位、館藏文物、考古現(xiàn)場等資源,加快推進數(shù)字博物館平臺建設,打造“云上博物館”,推動6.5萬余件(套)可移動文物實現(xiàn)數(shù)字化展示,進一步增強歷史文物的穿透力和參觀者的體驗感。
棗莊滕州市則將更多目光放在文物事業(yè)直接性惠民利民上。比如滕州把文物保護利用與提升城市品質結合起來,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華北醫(yī)院-北大洋樓舊址實施修復,同步建設城市歷史變遷圖片展館,打造成為深受市民喜愛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題公園;把文物保護利用與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結合起來,積極推進全省首個鄉(xiāng)村文物保護利用進村居試點工作,建成大韓村鄉(xiāng)村文物展示館等鄉(xiāng)村文物保護利用場館12處,豐富了鄉(xiāng)村游的歷史文化內涵。
堅守根本,讓特色成為地方底色
過去幾年,山東一方面深化文博場館內涵建設,著力完善設施功能、豐富產品供給,把文博場館打造成為有品位、有體驗、有溫度的“文化客廳”;另一方面提升文物資源開放水平,推動尚未開放的文保單位實現(xiàn)局部或定時開放,有條件的積極探索夜間開放。同時,部分文物資源富集的地市或者縣區(qū),積極開展文物流動展覽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校園,提升館藏文物展出率。
文化遺產既有傳承千年始終未脫離民眾視野的,也有深埋地下“暗自思考”數(shù)百年的。后者的重見天日或者跨越時空與現(xiàn)代民眾交流,多虧了考古人員的努力。近年來,山東實施焦家遺址、崗上遺址、城子崖遺址、兩城鎮(zhèn)遺址等考古工程,開展東平湖、威海灣等水下考古工程,啟動水下文物數(shù)據(jù)庫建設,公布首批山東省水下文物保護區(qū),取得一批成果。山東同時提出,2025年將建成20個國家及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并對外開放。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山東還注重用學術支撐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比如,全省實施一批考古課題研究,組織海岱地區(qū)古代文明化進程研究、齊魯文化考古學研究等“考古中國”課題。加強山東史前考古,為實證中華文明史作出山東貢獻。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王磊透露,“十四五”時期山東將加強基層文物保護和研究隊伍建設,配齊配強文物執(zhí)法人員,保持隊伍穩(wěn)定。深化文博事業(yè)單位人事和職稱制度改革,通過合作交流、辦學培訓、引進培養(yǎng)、實習鍛煉等,培養(yǎng)考古、文物鑒定、文物修復等急需緊缺人才。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shù)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yè)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yè)領先的科技互聯(lián)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jù)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fā)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guī)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shù)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fā)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jù)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5G)健康發(fā)展,協(xié)調解決5G基站與衛(wèi)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wèi)西氣東輸互聯(lián)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shù)拇?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fā)行機構——統(tǒng)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