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用中國傳統(tǒng)詩歌中的“絕句”譯《神曲》

時間:2021-09-19 12:01:3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用中國傳統(tǒng)詩歌中的“絕句”譯《神曲》

【光明書話】

2020年3月25日,意大利官方引用但丁《神曲·地獄篇》的末句“我們走出這里,重見滿天繁星”,宣布將每年的3月25日定為“但丁日”,以紀念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近日,由肖天佑老師翻譯的全三卷《神曲》在商務(wù)印書館出版。這是繼王維克版《神曲》后,商務(wù)印書館時隔近80年再次出版全新的《神曲》中文全譯本,也是漢語世界近20年來最新的《神曲》中文全譯本,可謂意義非凡。

但丁和《神曲》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負有盛名,對中國讀者來說也并不陌生。商務(wù)版《神曲》譯者肖天佑老師在《譯者序》中詳細介紹了《神曲》譯介的歷史:早在100多年前,單士厘女士就在《歸潛記》中提到過《神曲》,那時,單女士將其譯為《神劇》;后來,自錢稻孫先生始,《神曲》逐漸有了中文譯本。從騷體到散文體、從自由詩體到格律詩體……一代代譯家的《神曲》譯本讓一代代中國讀者得以通過各種方式和形式了解《神曲》和但丁,為經(jīng)典作品在我國的推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可否認的是,詩歌的翻譯,尤其是敘事詩的翻譯,向來都是譯界的難題。對于《神曲》這樣三卷百曲的浩瀚巨著,翻譯工作更是難上加難。單從先前譯本這樣繁多的譯文形式、語言風格,便可窺見一二。肖天佑老師在耄耋之年,選擇挑戰(zhàn)這樣一部鴻篇巨制的翻譯工作,并且力圖推陳出新,譯出個人的特色,無疑是值得敬佩的。

肖老師在商務(wù)版《神曲·譯后記》中講到,自己從20年前就希望翻譯一部古詩體的《神曲》,直到退休也沒有見到其他譯者進行類似的嘗試。于是,經(jīng)過對原作和其他譯本的深入研究,選擇了與以往譯家不同的翻譯思路和理論依據(jù)——從普通讀者的角度出發(fā),化繁為簡,譯成一部“包括高中、大學在讀的學生,和一切想涉獵意大利文學作品卻不懂意大利語的人”都能讀懂的《神曲》,“并從閱讀中享受到他們應(yīng)該得到的樂趣”。

本著讓更多讀者能夠讀懂《神曲》、喜歡《神曲》這一真誠、樸素的想法,肖老師以一己之力、集百家之長,經(jīng)過仔細考量,決定放棄但丁原文的“三韻律”,使用中國傳統(tǒng)詩歌中“絕句”翻譯《神曲》,在形式的美與簡潔中找到平衡。同時,為了避免繁多的注釋影響讀者的閱讀,文中盡量減少注釋的數(shù)量,并且每一曲都附有譯者撰寫的細致導讀,幫助讀者理解《神曲》的詩文。語言上,則避免使用典雅語言和煩瑣句子,而是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前提下,運用最日常的普通話甚至口語,在翻譯過程中選擇把握住但丁想要表達的最本質(zhì)含義,讓讀者可以通過閱讀譯文,直接了解、讀懂《神曲》的故事內(nèi)容。

肖老師選擇使用日常生活語言來翻譯《神曲》,是翻譯上的一次大膽的嘗試,也為更多的讀者提供了走近《神曲》、走近經(jīng)典的可能,從某種程度上似乎也暗合了古人的初衷。在編輯工作中,我們也與肖老師一起,反復修訂詩句,使其語言、韻律更加曉暢;除此之外,還將腳注內(nèi)容進行了檢查和修訂,并與譯名對照表進行了統(tǒng)一工作。與《神曲》相處的這段時間,我對這部一直令我十分敬畏的作品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得益于肖老師平實的譯文,它不再那么高不可攀、深不可測,而是變得更加親和。也或許,《神曲》雖是當之無愧的經(jīng)典,卻從來就不該被高置于冰冷的“神壇”之上。雖然創(chuàng)作于700多年前,并因薄伽丘對但丁的崇敬而為后世留下“神曲”之名,但丁起初卻只將它命名為“喜劇”。借由在地獄、煉獄、天國間的奇幻游歷,但丁書寫了大量人間故事,描繪了眾多人物的生死悲喜,言辭間也并不避諱對他們的褒貶喜惡,筆觸坦誠而富有感情。無論是維吉爾與但丁亦師亦友的情誼、地獄中保羅和弗蘭切斯卡感人的愛情故事、惡鬼和懶漢的可怖可笑,還是天國中貝阿特麗切溫和嚴格的神情,都躍然紙上,讓人過目難忘。但丁并未脫離人民,也從未扭曲人心,他在《神曲》中講述了人類從最崇高到最低劣的方方面面,自始至終保持著誠實,詩句中洋溢著至今仍能與我們共鳴的人文情懷。“《神曲》里充滿了生活的喜悅和痛苦,自豪和勇氣……它傳遞給人的靈魂一種神奇的、激動人心的力量?!保肆_齊)

紀念一個偉大的、屬于所有人的詩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他的作品,也正是譯家的翻譯、學者的研究和讀者的閱讀,讓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得以生生不息。多一位譯家的翻譯,既是讓原作獲得一次新生,也是為更多讀者打開了走進文學世界的大門。這些妙不可言的機緣,無法用任何數(shù)據(jù)來衡量,也很難用各種標準來評判,只發(fā)生在我們心中。正是在一代又一代譯者和創(chuàng)作者的努力之下,在一代又一代讀者的閱讀和分享之中,文化的涓涓細流匯成大江大河,滔滔不絕;或如寂靜黑暗中,不知夜空一角的哪點閃光,便能引領(lǐng)著一個人走出困境,“重見滿天繁星”。

(作者:林煙霞,系商務(wù)印書館編輯)

標簽: 神曲 中國 傳統(tǒng) 詩歌

最近更新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