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滬上民營院團集群發展 演藝新空間助推新繁榮
中國文化報實習記者 劉源隆
“姑蘇滄浪亭旁,愛蓮居的西邊過板橋往西走,邊上有個臨水小軒,名為‘我取’……”這是今年5月在上海上劇場上演的《浮生六記》中由男中音歌唱家余笛扮演的沈復出場時的念白。劇中沈復一遍遍回憶他與蕓娘在蘇州滄浪亭的經歷。演員表演、舞臺布景、燈光、音樂……共同產生的舞臺效果一下子讓坐在臺下的柯萊涌出感動的淚水。
“我是專門到上海看劇的,只有在上海才有這么多新銳劇團和劇目。”“80后”北京姑娘柯萊是資深戲劇愛好者,像她這樣專程飛赴上海只為看劇的劇迷如今越來越多。而5月底在上海相繼引發觀劇熱潮的《浮生六記》與《趙氏孤兒》兩部音樂劇,體現了當下滬上民營院團的生產力量。
民營院團原創劇目“井噴”
音樂劇《趙氏孤兒》原計劃去年6月首演,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推遲至今年上演。導演徐俊表示,推遲上演也讓這部劇從策劃到宣傳更加從容完善。據了解,徐俊不僅對《趙氏孤兒》質量精雕細琢,還研發了豐富的衍生品,首演同時推出了唱片與“四合一”書籍,書中包含紀君祥原著,詹姆斯·芬頓話劇英文版,金圣華、彭鏡禧翻譯版,徐俊音樂劇改編版,讓觀眾對音樂劇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上海民營院團里有很多滬劇團。成立于2015年的新東苑滬劇團,近年來連續創演了《夢中家園》《心有淚千行》《河水清清》等6臺原創滬劇作品。去年創排的原創滬劇抗疫小戲《一江水,兩江情》和抗疫題材現代滬劇《玉蘭花開》,受到社會各界贊譽。
被譽為“昆曲王子”的張軍多年來致力于昆曲的振興,作品都能實現市場和口碑雙贏。去年他克服種種困難創排了新編昆曲《玉簪記·琴挑》,探索多元化的藝術呈現和傳播方式,2021年新作《牽絲線》即將亮相。
2013年才落戶上海的“開心麻花”更是民營院團中的“大票倉”,全年收入已達到7000萬元以上。該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打造的現實新喜劇《了不起的爹地》聚焦上海改革開放40多年的成就,獲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
近年來,上海民營劇團還產出了一批講述老百姓身邊事、反映生活新變化的現實題材作品,屢屢“破圈”,大獲贊譽。如上藝戲劇社《生命行歌》、上海勤苑滬劇團《銀杏樹下》、上海現代人劇社《匯賢坊》、上海文慧滬劇團滬劇《心歸何處》等。
憑借著大量的優秀原創劇目,上海民營院團已實現全年演出超過1.6萬場、全年總收入超過2.5億元。在上海走向“亞洲演藝之都”的道路上,它們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政策扶持一視同仁
這樣的成績有賴于上海對民營院團與國有院團一視同仁的扶持政策。自2011年起,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原市文廣局)設立每年500萬元的民營院團專項扶持資金,2016年更是增加到每年800萬元,從場租補貼、創作孵化、人才培養、文化交流等8個方面對民營院團開展全面扶持。2018年演出產業扶持資金的管理更進一步,不再區分國有、民營,場租補貼等一視同仁。
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還幫助民營院團申報國家藝術基金和上海文化發展基金,爭取更多經濟資助;民營院團部分導演和演員經協會推薦,還能參評職稱,解決落戶問題。與此同時,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也連續多年組織了 “上海市優秀民營劇團展演”“上海滬劇月”“上海民營劇團長暨人才集訓班”等活動,從各方面加快推進民營院團的發展。
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會長韋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近幾年是上海民營院團真正走向主流演出市場、自身運作良性循環的關鍵幾年,從突破理念、創新機制、重視原創、拓展市場、運營模式等多方面,迎來了逐步走向成熟發展的最佳時期。”
“堅持主旋律創作,堅持扎根基層,堅持品種多樣,堅持市場歡迎”是上海民營院團的創作特點,中國文聯文藝研修院副院長陳光宇分析稱,很多民營劇團圍繞目標觀眾群,有針對性地開發劇目,增強目標群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的理事會成員以及8個領域的專委會主任,由上海各大國營與民營院團團長、劇場經理擔任,這些上海演出行業的領軍人物目標性很強,不僅盯著腳下的場地,還要在全國甚至世界領跑。
演藝空間拓展帶來的突破口
過往,劇場是連結院團和觀眾的橋梁,也卡住了劇團發展命脈。隨著創作環境與演出市場向好,民營劇團更為重視對演藝空間的拓展。
7月20日,上海知名民營院團——新東苑滬劇團與保利上海城市劇院簽署年度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國粹戲曲傳承系列演出季”“紅色黨課系列演出季”“滬劇藝術教育推廣”等開展全方位的拓展性合作。
上海首創的“N+演藝”模式——演藝新空間,開業內先河,已經成功走出了一條跨行業、多業態的發展之路。7月27日,2021年第二批上海演藝新空間在長江劇場授牌,包括橙空間·可當代藝術中心、六·空間、金色爐臺·中國寶武鋼鐵會博中心、大鯨魚演藝新空間等12家。據悉,今年底演藝新空間將達到100家。
在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2020年,不少演藝新空間保持著良好的運營業績。上海大世界、林肯爵士樂上海中心及水上大舞臺等16家演藝新空間全年演出總場次高達3500場;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數據顯示,全市演藝新空間累計演出場次逾萬。截至今年上半年,演藝新空間尚演谷的《不眠之夜》137場演出票房高達3111萬元,展現出極大的商業潛力。與人民大舞臺連通的亞洲大廈一連開發了9個演藝新空間,首部駐場演出《阿波羅尼亞》自2020年8月首演至今已演出超330場。
演藝新空間的沉浸式戲劇變成了年輕人的社交生活。上海現代人劇社社長張余直言:“劇目不是簡單的復制粘貼,每一個新空間的演出都是量身定制、獨一無二的。”
越來越多的專業劇場也開始拓展新空間,如上海大劇院的咖啡廳和望星空廳、黃浦劇場的黑匣子、上音歌劇院的管弦樂排練廳、滬劇院的“滬尚”等。“多樣化、品質化、個性化將成為下一個賽程。”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說,演藝新空間成為探索多業態發展的突破口,有助于創新營運模式及演出項目。
此外,上海一些大體量商業中心也在著力轉型成文化綜合體,希望通過劇場和演藝空間增加文化附加值,導入更多流量和吸引更大的消費群體——《浮生六記》的首演就在位于徐家匯美羅城的上劇場。“把劇場放在大型商場里真的太方便了,這真是做到了戲劇與都市生活的融合。”柯萊說。她在觀劇前,先在美羅城里購物消費、吃飯休閑,節省了不少時間。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領先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健康發展,協調解決5G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西氣東輸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的窗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行機構——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