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廣東龍舟 一步一景

時間:2021-09-16 14:47:32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廣東龍舟 一步一景

  中國文化報駐廣東記者  譚志紅

  廣東倚江傍海,水網發達,河涌密布,各地擁有悠久而豐富的龍舟文化。就地域來說,廣東人賽龍舟不是最早的,但如今,廣東龍舟的文化發展漸有后來居上之勢。據廣東省非遺保護中心統計,目前全省與龍舟相關的省級以上非遺項目達24項,涉及民俗、傳統體育、雜技與競技、傳統技藝等類別。

  廣東的龍舟習俗豐富多彩,可謂一步一景。廣州扒龍舟有趁景、斗標兩種形式。趁景是各方龍船前來應景,只表演技巧,不排名次,從農歷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日,每天一景,輪流在各鄉舉行;斗標即“斗龍舟”,即龍舟競渡,在趁景熱身之后決勝負。廣州扒龍舟活動基本以宗族為單位開展,體現了民眾的北帝信仰。在廣州的龍舟節祭祀儀式中,屈原不是主角,而水神北帝在其中充當重要角色。

  5月15日,2021年東莞市龍舟月啟動儀式暨萬江龍舟文化節在廣東東莞舉行,標志著東莞正式進入一年一度的“龍舟時間”。 (東莞市文化館供圖)

  與廣州相鄰的東莞市中堂鎮龍舟“景”民俗活動也傳承了數百年。中堂水網密集、江河眾多、水域寬闊,是開展龍舟“景”的好地方。中堂龍舟“景”始于農歷五月初,收于月底,持續一個多月,在東莞享有“景點”最多(9個)、龍舟數量最多(200支)、龍舟制作工場最多(5家)、龍舟隊最多(20支、運動員8000名)、參加各種比賽取得的成績最多的名聲。而每年的東莞龍舟“景”,都始于享有“東莞龍舟第一景”的萬江街道。“朱旗畫楫蔽江下,潮走萬江飛水馬。”龍舟月期間,家家戶戶做粽子,女孩作香包,兒童洗龍舟水,逛龍舟景吃龍舟飯、吃龍船餅,民俗活動豐富多彩。

  位于廣州另一側的佛山地處珠三角水網地帶,孕育了極具地域特色的龍舟習俗。佛山龍舟習俗不但集中體現于端午節,逢關帝誕、龍母誕、浴佛節等也有龍舟習俗活動,衍生了龍舟說唱、廣東音樂《賽龍奪錦》等藝術形式,甚至五月紅杜鵑也被冠名為“龍船花”。近年來,佛山龍舟競技元素被開發成為蓬勃的體育活動,催生了發達的龍舟制作技藝,培養了大批龍舟健兒。佛山賽龍舟還融合了多種藝術形式,包括粵曲、龍舟說唱、八音鑼鼓等。

  除廣州、東莞、佛山外,廣東其他地方也有豐富的賽龍舟文化習俗,并與當地的地理條件、風土人情等相結合,別具一格,如中山市黃圃、石歧賽龍舟,陽江江城區端午逆水賽龍舟,惠州博羅縣石灣鎮龍舟競渡、揭陽賽龍舟、肇慶高要金利龍舟習俗等。例如陽江江城賽龍舟活動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該比賽從漠陽江自南向北逆水而賽,故稱“逆水賽龍舟”。而深圳寶安松崗賽龍舟起源于當地的神話傳說,雖然在形成過程中受到端午節紀念屈原的影響,但它的發展興盛卻與文氏家族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有著密切關系。

  廣東的龍舟文化不僅有豐富的傳統民俗,還發展了歷史悠久的傳統體育和技藝,如中山市東鳳鎮和南頭鎮的五人飛艇賽、清遠市清新縣的三人燕尾龍舟競技、廣州市番禺區洛浦街上漖村的龍舟制作技藝、江門市江海區禮樂街道的禮樂龍舟等,極大地豐富了龍舟文化的種類和內涵。

  近年來,廣東龍舟頻頻走出國門,在國際比賽中斬獲佳績,將精湛高超的龍舟技藝展示給全世界。在這方面表現較突出的是佛山順德樂從龍舟隊。該龍舟隊自2011年9月組建以來,勇奪中華龍舟大賽五連冠,蟬聯國家級龍舟賽事十連冠,連續三年蟬聯中華龍舟大賽年度總冠軍,勇奪國家級和國際級龍舟賽事項目冠軍360個,享有“短道之王”“王者之師”和“小國家隊”的美譽。

  廣東各地也在不斷加大龍舟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力度。如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大力推動龍舟文化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白坭中心小學設置了“賽龍奪錦”節目作為特色教學課程,白坭第二小學形成“龍獅文化”特色課程,不斷培育新一代“龍的傳人”。同時,打造上午賞游龍、下午觀龍舟賽、傍晚吃龍船飯、晚上聽龍舟說唱、入夜住龍舟主題文化民宿的精品旅游線路;南海大瀝鎮對社區舉辦傳統龍舟活動進行補貼,對體育競賽獲獎的龍舟隊伍和個人實施獎勵,每年投入不少于500萬元專項經費;南海九江鎮重點打造“龍舟研學游”項目,2020年下半年接納了80多個團體參加,活動反響熱烈。

標簽: 廣東 龍舟 一步 一景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