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紅色根脈”改變一座城 麗水植根紅色熱土引領質變

時間:2021-09-16 14:17: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紅色根脈”改變一座城 麗水植根紅色熱土引領質變

中新網麗水8月22日電 (邵燕飛 董易鑫 汪旭瑩)浙江是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

建黨百年之際,該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將“紅船味”“浙江味”“新時代味”貫穿始終,充分運用黨在浙江百年奮斗過程中最鮮明的“底色”——“紅色根脈”,讓黨史學習教育迸發出更強生命力。

在該省惟一所有縣(市、區)都是革命老根據地縣的地級市──麗水市,當地從植根紅色熱土、凸顯地方特色、賡續紅色基因等方面出發,在“紅色熱土”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新時代社會各領域建設注入著蓬勃動力。

藍延蘭彩帶傳承館。 汪旭瑩 攝

植根紅色熱土:講好“紅色故事”

麗水是一方有著光輝革命歷史的紅色熱土: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個黨支部在遂昌建立,在麗水大地播下了第一顆革命火種。從此,革命之火迅速燃遍整個浙西南。

對麗水龍泉城北鄉上田村村民毛善松而言,“浙西南革命精神”仍是他腦海中和筆端的“鮮活記憶”。

他生活的龍泉,是浙西南革命老區所在地中心區域。1935年,劉英、粟裕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此指揮了著名的“上田戰斗”,成功粉碎國民黨圍剿陰謀,也留下了挺進師政委會會議舊址、上田戰斗遺址等諸多革命遺跡。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祖父常給20歲出頭的毛善松講述紅軍的故事:“紅軍會給村民掃地、挑水、劈柴火,農民給他們拿兩個雞蛋,紅軍都會付錢。”

久遠的故事串起一長串歷史,毛善松那時起便決定:將上田村里口耳相傳的革命故事收集起來,編輯成冊。為此,毛善松不斷用腳步在當地丈量歷史,尋訪故人,形成近千頁手稿,為龍泉當地的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生動素材。

有人記錄著,亦有人傳承著。

浙江省級編織彩帶傳承人藍延蘭。 汪旭瑩 攝

“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在龍泉城北鄉南溪村的木偶戲演出現場,隨著音樂曲調的旋律張合,演員們操弄木偶進行表演對話,動作細膩逼真、生動傳神。

據了解,龍泉城北鄉的木偶戲有著3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上述唱段《智斗》,出自京劇《沙家浜》,主要描寫阿慶嫂為掩護新四軍傷病員,防止反動派迫害而展開一番斗爭的故事。

為慶祝建黨百年,今年,龍泉以紅色木偶戲形式,將“紅色故事”送到千家萬戶。

龍泉市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地通過送戲“入村”,謳歌了革命時期的崢嶸歲月,緬懷了英烈們的不朽精神,用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助推學史力行。

凸顯地方特色:推動“融合學習”

據了解,黨史學習教育以來,麗水還積極推出富有特色的自選動作,注重運用浙西南革命精神和各大平臺重要作用,放大特色、打造亮點。

“仰望紅碑一百年,一個大黨把江山。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民至上高如天……”

在麗水景寧畬族自治縣的高山茶田里,畬族退休干部藍明法自編自唱的民歌《黨建百年·畬族歌言》一百首久久回蕩。景寧畬族自治縣是浙西南革命老區縣,也是全國惟一的畬族自治縣和華東地區惟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藍明法自編自唱了不少畬族民歌,不乏描述生活變遷、風土人情、軍民情深等內容,深受民族地區黨員干部和民眾們歡迎。

“今年,我們團隊會編織100條具有紅色革命歷史主題的畬族彩帶。”來自景寧的浙江省級編織彩帶傳承人藍延蘭說。

藍延蘭說,她6歲起便跟隨外婆學習編織技藝,如今已有47年左右的“工齡”。近年來,各項政策的紅利讓她的生活越過越好,作為畬族兒女,她也想獻出一份美好的祝福。

如今,畬族“歌言”、畬族彩帶已經成為麗水基層,特別是民族地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創新表達,和獨具當地特色宣講教材。

在浙西南青山綠水之間,黨史學習教育正以不同形式、不同角度展開:通過充分運用浙西南革命老區的豐富黨史素材,麗水開設“紅色課堂”,啟動“百支宣講團千名宣講員萬場報告會”集中宣講活動,開展分級培訓,今年將集中宣講超過1萬場,實現市、縣(市、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黨史宣講全覆蓋。

賡續紅色基因:知行合一傳承“精神寶藏”

身處紅色熱土,如何進一步發揮地方特色等優勢。體系化、制度化、常態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將“紅色資源”代代相傳,成為麗水當地的最新思考。

比如,在數字化改革背景下,麗水正在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在云端“入腦入心”。

在麗水市青田縣禎旺鄉吳畬村遠教廣場,一塊顯示著村莊的“三務公開”等信息的數字大屏吸引了村民的目光。

“革命老區也要跟上數字化改革的腳步?!钡澩l黨委副書記、鄉長黃倩倩介紹,日前開館的鄉村數字黨建館是麗水首個鄉村數字黨建館,也是當地紅色文化傳播的重要窗口。

據了解,該館將數字技術與紅色黨建相結合,設置了多種交互式學習場景。如VR云游全國紅色基地、騎行單車穿越黨史、學習有聲教學等特色項目。

館內還展示禎旺鄉“一屏觀全鄉”系統,該系統通過三維方式展現了禎旺鄉全鄉容貌,涉及黨建、鄉村治理、未來鄉村建設以及產業發展多個領域,為數字鄉村可持續化建設預留了接口……

目前,麗水已將該市124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33處革命遺址、407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前沿陣地。

其中,以浙西南第一個黨組織誕生地泉湖寺為核心,當地推出大柘泉湖寺“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研學之旅,打造“泉湖少年”等研學品牌,挖掘中共浙江省委機關舊址、岱后中共麗水縣委舊址等革命遺址,串點成線打造“體驗式”鮮活紅學線路,創新推出革命老區門陣村“浙西川藏線——華東天路”紅色越野路線,讓紅色資源“活”起來。

此外,麗水還發布中國首個紅色鄉村建設市級地方標準,頒布浙江全省首個《革命遺址保護條例》地方立法,為傳承浙西南革命精神提供強有力保障。

當地提出,要知行合一,堅持兩手抓兩促進,把學習黨史、總結經驗、觀照現實與推動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學習教育活動的“轉化率”“推動力”,努力把學習成效轉化為麗水奮斗“十四五”、奮進新征程、奮力新跨越的強大動力和生動實踐成果。

標簽: 紅色 根脈 紅色根脈 改變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