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City Walk”武漢城市文化5000余人志愿者開啟老建筑的“走讀之旅”

時間:2021-05-14 14:10:13    來源:中國青年網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33歲的馬平圓了心底一個“小小的夢”:走近漢口沿江屹立的一排排百年老建筑,聽聽它們背后的故事。

馬平是一名新武漢人,2006年來到這座城市讀大學,然后留在這里工作、生活。10多年來,這一棟棟帶著異鄉情調的老房子,曾無數次闖入她的眼簾、撥動她的心弦:它們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

為馬平揭開老建筑面紗的,是“City Walk”武漢城市文化與歷史建筑導覽志愿者團隊。在這支團隊帶領下,5000余人次開啟對這些老建筑的“走讀之旅”。

導覽的緣起,與一家書店有關。

2017年年初,物外書店進駐位于漢口中山大道南京路口的優秀歷史建筑原大孚銀行大樓。進駐前,書店組建團隊對大樓著手修繕,請來武漢地方志文史專家王汗吾指導。王汗吾帶領團隊對周邊歷史建筑群一并走訪,團隊第一次發現,隱于鬧市中的這些老房子,風格各異,處處蘊含著一段段不為人知的往事。

武漢擁有100余處優秀歷史建筑,大量集中在中山大道及周邊一帶。然而,團隊交流發現,對許多武漢人來說,由于“看不懂”,這些老房子仿佛披著一層面紗,成為身邊一道道熟悉又陌生、特別的風景。

時任物外書店總經理陳富珍注意到,在臺北、上海,有一些年輕人通過投身所在城市歷史文化導覽公益活動,參與城市文化發展。

2017年4月,物外書店開業,聯合江岸區文旅局同步發起“漢口中山大道歷史建筑城市文化導覽”公益計劃,公開招募對老建筑和城市歷史文化有興趣、熱心公益的志愿者,經過系統培訓后,每周末義務帶領市民、游客“走讀”這些歷史建筑。

招募信息讓武漢市第十六中學教師邱旻潔眼前一亮。邱旻潔是一名80后,身邊的老建筑陪伴她長大。此前,學校開發了個性化拓展課程《老漢口的建筑與美食》與校本教材《紅色足跡·紅色記憶》,邱旻潔主講,積累了一定的導覽經驗。經過簡歷篩選、面試、試講等重重考核,她成為首屆志愿者之一,并當選隊長。

首屆志愿者招募,最終16人入選。他們中有大學教師、公職人員、國企職員、媒體記者等,還有17歲的高中生。

王漢吾設計了兩條導覽路線,路線一經過物外書店、南京路、鄱陽街、洞庭街、同興里,貫穿曾經的英、俄、法租界,經過著名的巴公房子、東正教堂、法國領事館等,金融建筑、高級公寓、里分一應俱全。路線二以有武漢“最文藝的路”之稱的黎黃陂路作為核心,途經沿江大道宋慶齡故居等,可一窺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2017年7月,導覽啟動。除非遇到下雨及惡劣天氣,每周日下午3點準時開始,每條線路講解由3名志愿者接力完成。一面隊旗、一套擴音器,是全部裝備。

兩條線路涵蓋數十處歷史建筑、多個街區,王汗吾為志愿者們準備了4場專題講座、一套圖文資料,“資料打印出來整整10頁紙”。志愿者吳彩雯花了一個多月背誦,還專程到湖北省圖書館借閱圖書,進一步熟悉武漢歷史建筑、老漢口近現代史。

2018年,已過天命之年、想要“換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的袁宏文,經過選拔成為團隊一員。她喜歡聽取隊友們的講解,“每個人導覽的側重點、風格不同,相互學習,啟發借鑒。”袁宏文喜歡與藝術有關的一切,漢口的優秀歷史建筑在她看來正是藝術和美的集中呈現。她很享受這個過程,將“尋找家門口的詩與遠方”作為個性簽名。

幾年下來,志愿導覽服務超過200場,吸引了數百人報名,40人成為長期志愿者,導覽線路擴充至3條。“一起走讀老房子,看見更豐富的人生”,沉淀為團隊及聽眾共同的精神氣質。

團隊第三屆隊長高翔是一名上海姑娘,碩士畢業于清華大學。2016年,高翔來到武漢工作,漢口沿江一帶的老房子,“像極了小時候居住的位于外灘的外公外婆家”。“了解一座城市,才能融入這座城市”,高翔作為聽眾,跟著導覽團隊將所有線路走讀完畢。“建筑是凝固的歷史,記載了文明的發展歷程??床灰姷挠洃浐愠Q定了看得見的風景。”2019年,她也成為一名志愿者。

被這些歷史建筑精美的外觀吸引,這一年,職業經理人汪赤軍加入志愿導覽團隊。相比建筑風格,他更愛講述背后的歷史、波動的人生。漢口許多漂亮的老房子,出自漢協盛營造廠。漫步老街,撫摸斑駁的紅瓦粉墻、青鐵柵欄,汪赤軍最愛講述漢協盛創始人沈祝三傾囊建設武漢大學的故事,“我自己很感動,每次聽眾也聽得入神。”他喜愛與聽眾互動,認為導覽是輸出、也是吸收的過程。

志愿者路遙是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在他看來,在高樓林立的喧鬧都市中,這片“遺世獨立”的歷史街區顯得彌足珍貴,它承載著列強入侵的屈辱記憶,也留下了先驅奮斗的光輝足跡,這份精神遺產在和平年代也應當傳承下去,但它的豐富內涵并不應局限于此。

4月的一個周末,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跟隨導覽隊走讀線路一。1991年出生的李鑫,帶著1歲多的孩子為聽眾導覽。“越走近這些老建筑,越發現它們藏著寶藏,開闊了我的視野;團隊伙伴都很優秀,大家志同道合,彼此輝映陪伴;做公益也是豐富自我的一種方式,想給孩子做個示范。”

“跟著志愿者徜徉其中,欣賞各式建筑精巧的結構、優美的線條,了解它們背后的滄桑故事,是一種美的享受。”作為聽眾,馬平決定,接下來跟著團隊繼續走讀其他線路。記者 朱娟娟 實習生 王子墨

標簽: 異鄉 情調 老房子 前世今生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