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圖片 > 正文

吉林省大力發展工業文化 因地制宜讓“舊面孔”變為“新地標”

時間:2022-01-12 08:37:19    來源:吉林日報    

作為工業文化的重要載體,工業遺產見證了國家工業化進程不同階段的歷史風貌與時代特征,承載著城市記憶,印刻著發展足跡,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科技價值、審美價值,是文化遺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提出依托價值突出、內涵豐厚的重點工業遺產,開展工業遺產價值闡釋展示,弘揚工業遺產當代價值,工信部還公示了擬認定的第五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對工業遺產進行改造再利用,讓其從塵封的記憶中走出來,在優雅平靜的敘事中,講述今天的故事、煥發當代價值,對于更好地帶動區域產業轉型發展、推動老工業城市轉型和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工業遺產這座富礦不僅屬于當代,更屬于未來。作為老工業基地,吉林省有著為數眾多的工業遺產。一些開發利用方案幾經斟酌修訂,不斷豐富完善。其中,長春市發改委在2021年上半年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的一份推動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底,將推動改造一批工業遺產,加快實現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的轉變;長春拖拉機廠工業遺產改造、長春老機車廠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公主嶺市中東鐵路歷史遺存保護利用等6個項目被列為重點,總投資逾200億元。這些從“銹”到“秀”的改造理念目的就是通過推動工業遺產保護利用與文化保護傳承、產業創新發展、城市功能提升協同共進,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留住城市文化記憶,以文化振興帶動長春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因地制宜綜合施策,讓“舊面孔”變為“新地標”,印刻著城市發展記憶的工業遺產必將釋放出新的活力。從“銹”到“秀”,一字之變,意味著城市空間逐漸從以工廠倉庫為主的生產場景,轉型為以公園綠地為主的生活場景、生態場景。這需要以極大定力推動經濟發展的結構性調整,這樣的華麗轉身,是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發展之路的生動注腳。完成這一任務,需要以鍥而不舍的耐心、堅韌不拔的意志,扎扎實實地攻難關、補短板、啃“硬骨頭”,尤其要狠下“繡花功夫”,弘揚“工匠精神”,做足“美麗文章”,在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的進程中,加快形成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激發經濟新動能。

保護是手段,利用是目的,激發遺產生命力才是工業遺產保護的真正目標。對工業遺產的改造要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以保護促利用,以利用促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推動深化改革、協同創新,在不斷釋放內生發展動力的同時,融入經濟發展大循環,并從中開辟發展新境界。應以加強保護開發為主導方向,將工業遺產保護與生態游、觀光游、文化游相結合,構建融合發展新模式,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增添新活力、新亮點。

“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著過去,也深刻影響著當下和未來;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子孫后代。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保護并利用好工業遺產、變“銹”為“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久久為功,需要我們以更加寬廣的胸懷、更加開闊的思路,因時因勢利導,努力在復雜環境中積極應對,讓越來越多的工業遺產真正“活起來”,實現從“工業銹帶”到百姓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生活秀帶”的蝶變,從而把握住機遇、實現共贏,為城市轉型發展賦能的同時,也為更多老工業區的改造升級提供典范。(柳五)

標簽: 區域產業 產業轉型 老工業城市 文化遺產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