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圖片 > 正文

七月份制造業景氣水平有所回落 非制造業總體平穩擴張

時間:2021-08-03 16:11:20    來源:國際商報    

近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4%,比6月回落0.5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3%,比6月回落0.2個百分點,其中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5%,比6月上升0.2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2.4%,比6月回落0.5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在解讀數據時表示,總體上看,中國經濟繼續保持擴張態勢,但步伐有所放緩。

制造業景氣水平有所回落

從分項數據看,7月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1.0%和50.9%,分別比6月回落0.9和0.6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47.7%和49.4%,分別比6月下降0.4和0.3個百分點;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62.9%和53.8%,分別高于6月1.7和2.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PMI穩中有升,分別為55.0%和52.4%,分別高于6月0.3和0.9個百分點;大型企業PMI為51.7%,與6月持平,高于制造業總體1.3個百分點,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0.0%和47.8%,分別低于6月0.8和1.3個百分點。

趙慶河分析,7月份,部分企業集中進入設備檢修期,加之受到局部地區高溫洪澇災害等極端天氣影響,制造業擴張力度比6月有所減小,但大多數行業PMI仍保持在景氣區間。

趙慶河表示,7月PMI主要呈現出五個特點:供需不同程度放緩;進出口景氣小幅回落;價格指數有所回升;新動能發展態勢良好;大型企業景氣保持平穩,中小型企業則有所回落。

“7月制造業景氣度依舊位于榮枯線以上,但景氣度有所減弱。”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陶金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談到,從生產看,走弱較為明顯,顯示工業復蘇動能繼續減弱。另外,7月正值夏季,災害天氣較多,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反復,部分地區的生產受到了短暫影響。從需求看,新訂單也在減弱,工業內部需求增長不足,庫存和投資逐漸承壓;新出口訂單指數在二季度連續回落,表明全球經濟復蘇繼續面臨挑戰。從價格看,成本效應繼續大于盈利效應,原材料價格出現“雙頂”,再次回升,出廠價格也在提升,下游壓力逐步加大。此外,大中小型制造業景氣度分化加劇,小型企業景氣度持續低迷。由于小型企業多集中在下游,其承受的價格成本壓力較大。

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分析,7月份制造業PMI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榮枯線”以上,表明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但進一步趨緩。為此,要加大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進一步發揮政府投資對擴大內需的帶動作用,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

非制造業總體平穩擴張

在趙慶河看來,7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3%,略低于6月0.2個百分點,繼續高于臨界點,表明非制造業總體保持平穩擴張。一方面,服務業景氣度有所上升。在暑期消費等因素帶動下,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比6月上升0.2個百分點至52.5%,顯示出服務業恢復向好態勢。另一方面,建筑業高位回調。受高溫多雨、洪澇災害等天氣因素影響,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回落至57.5%,低于6月2.6個百分點,反映出建筑業生產增長有所放緩。

陶金表示,整體看,非制造業景氣度雖繼續高于臨界點,但已連續兩個月下滑。其中,建筑業景氣度下行,除天氣和疫情因素擾動外,房地產調控趨嚴的影響逐步顯現,房企加快施工的進程逐步結束。值得一提的是,服務業活躍情況較好,體現了消費依然具有一定韌性,但還需注意價格傳導依然不很順暢,后期可能對服務業供給的成本形成壓力,服務業就業情況或將略有惡化。(記者 魏橋)

標簽: 擴張態勢 中國經濟 制造業 景氣水平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