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書畫 > 正文

新興技術與網絡安全融合創新明顯加快 服務創新能力在未來兩年進一步增強

時間:2021-07-28 22:02:30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近期,多家網絡運營平臺被啟動網絡安全審查,以及《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的公布,讓網絡安全發展備受關注。

日前,工信部官網發布《網絡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征求意見稿)》(下稱:行動計劃),其中提出,到2023年,網絡安全產業規模超過2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5%。除了規模擴大,還要推動技術創新。促進一批網絡安全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達到先進水平。新興技術與網絡安全融合創新明顯加快,網絡安全產品、服務創新能力在未來兩年進一步增強。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行動計劃主要是從產業規模入手,協調供需,并組織資源和人員,配置基金,對產業發展將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法學院副教授劉權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國家發布該行動計劃,有利于加快推動網絡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利于提升網絡安全產業綜合實力,有利于實現網絡強國。

提升重點行業投入占比至10%

近年來,我國網絡安全產業促進政策的不斷加碼、產品體系的逐步完善、生態建設的持續推進,都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國內網絡安全產業也因此取得積極進展。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網絡安全”相關企業共計62.4萬家。從注冊量變化來看,2021年上半年新增15.4萬家,同比增長了2.1倍。

在政策支持和市場向好的雙輪驅動下,企業活力也在持續增強。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日前發布的《2021中國網絡安全產融創新發展報告(上半年)》,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網絡安全領域公開的融資事件有至少121起,除了融資數量不斷增加,融資金額也在不斷增長。從投資方來看,國資背景機構、平臺型大基金、業內頭部企業紛紛進入并積極布局。

不過,我國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仍處于小而不強的處境。工信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認為,我國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仍存在核心技術欠缺、產業規模較小、市場需求不足、產業協同不夠等問題,產業小而不強的整體態勢還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這也可以看到我國網絡安全形勢的嚴峻性。張孝榮向記者指出,當前缺少足夠的可控的核心基礎設施和捍衛自身安全的網絡武器。

為此,行動計劃要求實施產業供給強化行動、安全需求牽引行動、產融合作深化行動等重點任務。其中,行動計劃提出,電信等重點行業網絡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達10%。據了解,目前國內網絡安全占信息化的投入比例約為3%,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均在10%以上,部分超過15%。國內網絡安全需求有大幅提升的空間。

上海經信委處長裘薇日前公開披露,“在今年發布的網絡安全‘十四五’規劃以及即將發布的網絡安全產業的行動計劃當中,進一步明確政府和公共企事業單位在網絡安全上的投入比例不低于10%”。

大數據行業觀察人士王峰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網絡數據安全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此次明確提出將增加重點行業在網絡安全的投入,這對整個行業來說是一個風口。

加強新興技術領域供給

劉權表示,網絡安全產業屬于新興數字產業,近年來在我國得到了飛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業務新模式快速發展,伴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加速融合,網絡安全也產生新的需求。

行動計劃對諸多重點領域加強網絡安全供給,并指明了前沿技術的發展重點和接下來的工作目標。其中,行動計劃針對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以及等數字化新場景新業務,成為此次行動計劃的重點關注領域。

其中,對于人工智能安全,行動計劃提出,構建人工智能安全威脅分類體系,面向人工智能系統的生命周期,建立人工智能威脅模型,制定面向人工智能系統安全性檢測與評估標準體系。研究人工智能系統可解釋性、隱私性等安全要素。

對于數據安全,行動計劃提出,強化數據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技術,提高對終端、網絡、云以及跨境等場景中數據流動和異常行為監測的廣度、深度和準確性,提升事件處置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

王峰說,5G、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日臻成熟,并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所產生的云計算安全、數據安全、智能安全等也將是未來網絡安全市場的重要突破點。

在王峰看來,信息技術在不斷發展和融合運用,市場對網絡安全保障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比如,物聯網、車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導致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應用本身正在成為網絡攻擊的重要目標。那么,這些領域對網絡安全保障的需求會不斷增加,也就需要我們整體的網絡安全能力不斷升級。

隨著網絡需求的不斷升級,接下來,在劉權看來,要加強網絡安全法律體系建設,及時進行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填補網絡安全領域的立法空白與漏洞,為數字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同時,持續加強重點領域網絡安全供給,發展創新安全技術,深化產融合作,加強網絡安全人才培養。(記者 趙碧)

標簽: 新興技術 網絡安全 融合創新 服務創新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