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民生 > 正文

市場價格先跌后升 水產品供給由大量滯銷到逐步恢復常態

時間:2021-08-10 13:57:01    來源:農業農村部網站    
2020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全國漁業系統深入學習貫徹“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涉漁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圍繞水產品穩產保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漁業高質量發展和長江禁捕退捕工作。統計數據顯示,全年漁業生產總體平穩,水產品產量由降轉增,水產品供給由大量滯銷到逐步恢復常態,市場價格先跌后升,漁業經濟運行持續穩定恢復。

一、全社會漁業經濟總產值

按當年價格計算,全社會漁業經濟總產值27543.47億元,其中漁業產值13517.24億元,漁業工業和建筑業產值5935.08億元,漁業流通和服務業產值8091.15億元,三個產業產值的比例為49.1:21.5:29.4,如圖1所示。漁業流通和服務業產值中,休閑漁業產值825.72億元,同比下降14.32%。

漁業產值中,海洋捕撈產值2197.20億元,海水養殖產值3836.20億元,淡水捕撈產值403.94億元,淡水養殖產值6387.15億元,水產苗種產值692.74億元(漁業產值以國家統計局年報數據為準)。

漁業產值中(不含苗種),海水產品與淡水產品的產值比例為47.0:53.0,養殖產品與捕撈產品的產值比例為79.7:20.3。

二、漁民人均純收入

據對全國近1萬戶漁民家庭當年收支情況調查,全國漁民人均純收入21837.16元,比上年增加728.87元、增長3.45%。

三、水產品產量及人均占有量

2020年,全國水產品總產量6549.02萬噸,比上年增長1.06%。其中,養殖產量5224.20萬噸,同比增長2.86%,捕撈產量1324.82萬噸,同比下降5.46%,養殖產品與捕撈產品的產量比例為79.8:20.2,如表1、表2所示;海水產品產量3314.38萬噸,同比增長0.97%,淡水產品產量3234.64萬噸,同比增長1.15%,海水產品與淡水產品的產量比例為50.6:49.4。

表1 2020年全國水產養殖產量

2020年,遠洋漁業產量231.66萬噸,同比增長6.75%,占水產品總產量的3.54%。

2020年,全國水產品人均占有量46.39千克(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全國人口為141178萬人),比上年減少0.06千克、下降0.13%。

四、水產養殖面積

2020年,全國水產養殖面積7036.11千公頃,同比下降1.02%。其中,海水養殖面積1995.55千公頃,同比增長0.17%;淡水養殖面積5040.56千公頃,同比下降1.48%;海水養殖與淡水養殖的面積比例為28.4:71.6,如表3、表4所示。

五、漁船年末擁有量

2020年,年末漁船總數56.33萬艘、總噸位1005.93萬噸。其中,機動漁船37.48萬艘、總噸位979.68萬噸、總功率1856.39萬千瓦;非機動漁船18.85萬艘、總噸位為26.25萬噸。

機動漁船中,生產漁船36.02萬艘、總噸位870.66萬噸、總功率1624.80萬千瓦。輔助漁船1.46萬艘、總噸位109.03萬噸、總功率231.58萬千瓦。

六、漁業人口和漁業從業人員

2020年,漁業人口1720.77萬人,比上年減少107.44萬人、下降5.88%。漁業人口中傳統漁民為555.43萬人,比上年減少45.06萬人、下降7.50%。漁業從業人員1239.59萬人, 比上年減少52.11萬人、下降4.03%。

七、水產品加工與貿易

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水產加工企業9136個,水產冷庫8188座。水產加工品總量2090.79萬噸,同比下降3.71%。其中,海水加工產品1679.27萬噸,同比下降5.45%;淡水加工產品411.51萬噸,同比增長4.09%。用于加工的水產品總量2477.16萬噸,同比下降6.52%。其中,用于加工的海水產品1952.98萬噸,用于加工的淡水產品524.18萬噸,同比分別下降6.64%和6.09%。

據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我國水產品進出口總量949.04萬噸、進出口總額346.06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9.89%和12.07%。其中,出口量381.18萬噸、出口額190.41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0.66%和7.81%;進口量567.86萬噸、進口額155.65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9.36%和16.77%。貿易順差34.7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24億美元。

八、漁業災情

2020年,由于漁業災情造成水產品產量損失116.95萬噸,受災養殖面積808.79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81.97億元。

標簽: 漁業經濟 漁業生產 經濟運行 漁業系統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