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解讀 > 正文

白酒行業兩極分化加劇 酒企間優勝劣汰加速

時間:2021-05-31 10:01:28    來源:北京晚報    

近日,各大白酒上市企業2020年度財報以及2021年一季度財報已陸續發布完畢。在各家交出的“成績單”背后,釋放了我國白酒行業發展的哪些信號?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2020年,哪些品牌逆勢上揚?又有哪些品牌“開倒車”?快速恢復的2021年,白酒各梯隊又呈現出了哪些不一樣的特點?

■ 頭部品牌集中化趨勢凸顯

整體來看,在2020年疫情“大考”之下,上市白酒酒企整體表現依然向好。

據各家2020年財報數據,19家上市酒企共實現營業收入約2536.10億元,相比2019年總營收2417.54億元,同比增長4.9%。

然而在整體向好的背后,依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不同梯隊之間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目前營收超百億的頭部陣營包括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貢酒、牛欄山,與2019年陣型一致,頭部梯隊基本穩定。北京晚報《食飲周刊》統計發現,2020年度這7家企業總營收2244.57億元,合計占到總營收額的88.5%,2019年度該7家企業總營收2105.01億元,合計占比87%,顯然白酒行業內“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馬太效應仍在持續,頭部品牌影響力更加凸顯,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同時也意味著中小企業將面臨著更大的洗牌壓力。

頭部陣營中,貴州茅臺、五糧液與其他品牌繼續保持著較大差距,地位穩固、難以撼動。與此同時,即便在備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二者營收與凈利均保持超過10%的增長,自身發展可謂強勁。

在貴州茅臺、五糧液穩扎穩打甚至高歌猛進的同時,洋河股份業績卻呈下滑趨勢。從營收來看,洋河股份已經連續兩年出現下滑,2019年營收231.26億元,同比下降4.28%。2020 年 營 收 為211.01億元,同比下降8.76%。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截至5月7日,洋河股份總市值為2804.50億元,不敵瀘州老窖3477.32億元以及山西汾酒3496.75億元,已退居行業第五。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此前洋河股份曾表示是公司主動進行戰略性調整,造成短期內業績承壓。對于2021年的發展,洋河股份經營目標確立為“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以上”,而洋河股份能否實現這一目標值得關注。

■ 區域品牌發展“冰火兩重天”

營收在20至60億元的腰部梯隊,由今世緣、口子窖、老白干、迎駕貢酒、水井坊、ST舍得六個品牌組成。然而去年只有今世緣以及ST舍得兩家實現了營收與凈利的雙增長,迎駕貢酒增利不增收,口子窖、老白干、水井坊營收與凈利均下滑超過10%,顯然在過去一年里,腰部梯隊承壓明顯。

在該陣營中營收下滑幅度最大的是水井坊。2020年財報顯示水井坊營收30.06億元,同比下滑15.06%,凈利潤7.31億元,同比下滑11.49%。對于雙降原因,水井坊在財報中表示主要在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嚴重,加之總體以消化庫存為主,使得公司上半年市場銷售受到較大影響。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至2020年,水井坊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37.62%、25.53%、-15.06%,凈利增速分別為72.72%、42.6%、-11.49%,營收凈利下降趨勢明顯,與此同時水井坊人事變動較為頻繁,作為區域名酒代表的水井坊未來又將如何突圍亦成為業內持續關注的焦點。

此外,北京晚報《食飲周刊》注意到,與頭部品牌營收動輒幾十億上百億的差距不同,腰部陣營品牌營收規模相當,例如老白干酒營收35.98億元,與排在其后的迎駕貢酒34.52億元,僅相差1.46億元,水井坊營收30.06億元與排在其后的ST舍得27.04億元,僅相差3.02億元。競爭狀態可謂“膠著”,這種膠著狀態亦反映出腰部酒企正處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而低于20億元營收的陣營中則更是表現出“冰火兩重天”態勢,例如2020年度酒鬼酒營收與凈利增速分別為20.79%、64.15%,成為當之無愧的年度“黑馬”,與此同時青青稞酒營收、凈利則同比下降39.07%、418.66%,二者之間的對比亦成為白酒行業有人歡喜有人愁的生動寫照。

“目前來看,疫情加速了中國酒的分化,名酒與非名酒的差距越來越大,消費升級帶來整個中國酒類消費結構性提升,中高端與高端擴容明顯。”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對北京晚報《食飲周刊》表示。

■ 一季度業績“猛”字當頭

“猛”字是2021年一季度多數白酒品牌業績表現的最佳表述。

從營收方面來看,漲幅同比超過20%的就高達15家。利潤方面,已公布出來的企業中,除洋河股份一季度同比下滑3.49%,老白干同比下滑14.59%,其余各家幾乎處于爆發式增長狀態。

其中,酒鬼酒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一季度營收9.08億元,同比增長190.36%,凈利潤2.68億元,同比增長178.85%,遠高于2019年同期營收3.46億元和凈利潤7265萬元。

山西汾酒一季度表現同樣十分亮眼,實現營收73.32億元,同比增長77.03%,凈利潤21.82億元,同比增長77.72%。同樣遠高于2019年同期成績,其在2019年第一季度營收40.58億元,凈利潤為8.77億元。

通過各家財報不難發現,以伊力特、金徽酒、迎駕貢酒等為代表的區域酒企同樣在一季度中實現了銷量與利潤的大幅增長。然而與2019年度同期相比,業績增長則明顯表現乏力。

2021年一季度財報顯示,伊力特營收與凈利潤分別為5.44億元、1.31億元,增速分別高達255.33%和1475.8%,但相比于2019年同期營收5.18億元、凈利1.49億元,變化幅度并不大。同期迎駕貢酒營收11.48億元,凈利3.69億元,其在2019年同期營收11.6億元、凈利潤3.53億元,相比之下營收甚至略有減少。

此外,蔡學飛指出,受2020年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期間酒類消費爆發帶來了整體的高增長,整個行業恢復明顯,但是依然要看到,不少區域性酒企業績增長背后依靠的主要是全國性短期招商,以及大規模的渠道投入,在品牌價值提升與品質口感教育層面工作依然比較滯后,這可能是高增長之后的發展隱患。

與此同時,頭部品牌的營收占比仍在進一步提升,第一梯隊的7家企業在第一季度總營收達到了840.68億元,占19家企業總營收944.52億元的89%,市場數據繼續向頭部企業靠攏。

白酒上市公司2020年度及2021年一季度“成績單”

單位:億元人民幣

數據來源:上市公司財報

■ 酒業加速優勝劣汰

事實上,近兩年隨著頭部品牌集中化趨勢凸顯,白酒行業兩極分化加劇,酒企間的優勝劣汰正在加速。

1月19日,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12月,全國釀酒產業規模以上企業釀酒總產量5400.74萬千升,同比下降2.21%。其中,白酒產量740.73萬千升,同比下降2.46%。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產量的下滑,意味著需求的減少,白酒市場沒有變大反而變小了,在此背景下,名酒企越做越大,將有更多中小區域酒企面臨著生死考驗。

消費品營銷專家肖竹青對北京晚報《食飲周刊》表示,目前酒業品牌的傳播和消費者教育成本更高更復雜,已經成為不少區域酒廠或新生品牌不可承受之痛。尤其是白酒品牌傳播主要陣地從電視大屏幕轉移到手機小屏幕,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多來自熟人和各個圈層的信息分享和體驗分享,對酒廠品牌的傳播和美譽度的提升提出新的更高更復雜的要求。

此外,肖竹青認為品牌溢價和社會庫存消化能力決定著企業興衰,沒有品牌溢價能力的酒廠或者供過于求的酒廠,將很難通過漲價來滿足不斷水漲船高的終端費用需求和終端毛利率提升需求。

內憂外患之下,中小型酒企又該如何突圍?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可以借助差異化的品類來塑造品牌,另一方面需要堅守品質,要么聚焦全國化做大體量,要么精耕核心市場,建立優勢價格帶,從而完成企業的布局與發展。文/楊琳

標簽: 上市 白酒 酒企 兩極分化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