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解讀 > 正文

國家綠色基金獲得五大國有行注 規模已突破千億元

時間:2021-05-10 11:16:49    來源:證券日報    

自從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被提出后,金融助力低碳經濟發展的速度明顯加快。近日,5家國有銀行相繼發布公告稱,其參與投資設立的綠色發展基金已獲銀保監會批復同意。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舉有利于加快構建和完善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將綠色發展理念更好地融入各產業,將持續推動綠色金融業務發展。

近日,中、農、工、建、交5家國有銀行相繼發布公告稱,其參與投資設立的綠色發展基金已獲銀保監會批復同意。公告顯示,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均計劃出資80億元,交通銀行將出資75億元,資金將分批實繳到位。

記者了解到,國家綠色基金是由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和上海市共同發起設立的國家級政府投資基金,成立于2020年7月14日,首期規模885億元。綠色基金在首期存續期間將主要投向長江經濟帶沿線11個省市,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經驗。此次獲得五大國有行注資后,其規模已突破千億元。

據上海市財政局官網介紹,該基金旨在以市場化方式發揮財政資金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支持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綠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綠色交通和清潔能源等領域。

國家綠色基金的成立無疑會持續推動綠色金融業務的發展。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該項目落到企業層面,就可以為企業節能減排、改造升級,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環境污染為導向進行針對性的金融支持,以綠色生態理念作為‘杠桿’,發揮綠色發展基金的‘支點’作用,對綠色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或薄弱環節給予支持和帶動。”

那么,該基金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解決生態環保、綠色發展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呢?對此,中國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專業委員會研究員安光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健全的綠色基金,其KPI即考核目標并非是簡單的盈利,更多的是環境相關的社會責任。理論上,一般這類基金很難在短期內實現盈利,有時即便承擔虧損也要進行投資。單從盈利層面考慮,公益性質更強的基金如果沒有政府層面的支持是很難繼續下去。同時在運營層面,會有更多的難度。”記者 張志偉 見習記者 余俊毅

標簽: 國家綠色基 五大國有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