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解讀 > 正文

用“新基建”打造數字中國 滬版“新基建35條”應運而生

時間:2021-03-08 17:24:24    來源:東方網    

洋山港到蘆潮港的數十公里道路上,自動駕駛的智能重卡穿梭其間,定位誤差以厘米計算;云南邊遠某縣的小學教室里,孩子們通過數據傳送,與千里之外上海名校的英語課保持同步;兩臺異地神經外科手術先后展開,超高清手術圖像幾乎無時延地呈現在屏幕上……

在上海,如果你對上述事例有所耳聞,那么可以說,你已經多少觸及到了新基建最前沿的應用場景。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稱“新基建”)作為加速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于去年3月“橫空出世”,5月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即受追捧。時隔1年,新基建再度出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并融入助力打造數字中國的方方面面,與5G、工業互聯網等分支概念共同成為備受關注的“熱詞”。

新基建的“鳴槍令”發出以來,全國各地紛紛開啟大規模的建設投資。有數據統計,目前已有13個省市區發布重點項目投資計劃。而一向行走在改革前沿、以數字化轉型為目標任務的上海,在這場“數字競賽”中已然擺出領跑者的架勢。

去年5月,距國家發改委首度“圈定”新基建范圍之后短短20天不到,滬版“新基建35條”應運而生,勾勒出上海發展新基建的雛形。本月初公布的2021年本市“新基建”重點工作,又進一步以量化指標的形式得以落地明確:新建1萬個5G宏基站,建設出租車充電示范站15個、加氫站5座,完成智能電表更換20000個……一波波緊鑼密鼓的新基建投資建設,折射出上海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國際數字之都的決心和作為。

上海發展新基建,如何才能“建”以致“用”?作為“新基建”領域的龍頭,最為公眾所熟知的5G首當其沖。有測算稱,5G帶動的經濟總量將達到10萬億元以上。截至2020年底,上海全市5G平均下載速率將超過200Mb;根據發展規劃,到2025年,全市5G網絡平均下載速率達到500Mbps,固定寬帶平均下載速率達到120Mbps。

顯然,5G的發展將開啟萬物互聯、深度融合、引領變革的發展新階段。“就5G而言,它更深層次的增長空間存在于各行各業之中,未來,它將為各行各業鋪平發展道路,而各行各業的轉型升級也將‘反哺’5G發展,二者不斷融合,共同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支撐。”陳力表示。

事實上,包括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細分要素共涉及到幾十個行業,其應用又延伸到每個行業的上中下游產業鏈。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行業互聯的優勢,更大程度地釋放新基建的動能呢?

在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復旦大學教授丁光宏看來,新基建與上海數字化轉型兩者的關系密切。“數字技術將重新定義城市運行規則、經濟業態和思維模式,城市數字化轉型宜從基礎性和系統性構建出發,夯實數字新基座,高起點發展數字經濟。”在丁光宏提交的一份關于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建議中,推進與數字應用需求相匹配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被單列成章加以闡釋。

以加快5G網絡在城市的全覆蓋為例,丁光宏建議,上海可在重點產業園區、重點旅游區、主要商圈、港口等重點場景的精準覆蓋和規模商用,推進5G與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和云計算等多種技術的融合創新。

而眼下上海正著力打造的城市精細化治理“兩張網”,其順利運行也離不開新基建組成要素之一——大數據中心的支持。對此,丁光宏建議,上海可依托城市大數據中心,構建起強大的城市公共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即通過“兩張網”的建設為統領打造全球數字要素中心。

新基建的發展需要社會各方參與。記者了解到,上海在積極制定布局規劃方案外,也在實踐層面為產業、資本各方的參與預留出成長空間。隨著我國以5G網絡、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可以預見的是,在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新基建將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標簽: 新基建 數字中國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