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解讀 > 正文

迅速冒起的手機買菜為何會被公眾看作是“洪水猛獸”呢?

時間:2020-12-07 13:58:54    來源:南方日報    

在資本和平臺的助推下,疫情后的“手機買菜”行業可謂徹底火了。但正所謂樹大招風,諸如“燒錢補貼”“搶賣菜商販飯碗”的話題頻繁引發熱議。迅速冒起的手機買菜為何會被公眾看作是“洪水猛獸”呢?

在互聯網巨頭們盯上“買菜”這門生意的背后,其實還是離不開互聯網商業模式的基本規律,就是“高頻”和“交易”,從網絡購物到手機支付,從網約車到共享單車再到外賣訂餐,不難發現都是遵循這一規律在運作。而買菜,也是目前少數具備“高頻”和“交易”特性,但是還沒有被互聯網改造的行業,互聯網巨頭的“殺入”也是遲早的事情,而疫情只是加速了這個進程。

既然和互聯網+其他傳統行業有著相同的規律,用手機買菜同樣會帶來此前曾經遇到過的一些問題,例如“燒錢”、對原有模式的改變等,而在買菜這個場景之下,更有觀點認為互聯網用資本和技術的力量,對賣菜商販這樣的基層群體的生計帶來影響是不講“武德”……

當互聯網融合每一個傳統產業,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陣痛”似乎難以避免,但是更應該從經驗教訓當中看到積極的一面。正如網約車行業的發展軌跡那樣,從最初市場競爭階段平臺“燒錢補貼”開始,導致大量出租車難以為繼,從而造成的一系列問題,引發了社會上的廣泛討論。但是今天回過頭來看,網約車行業在監管完善后,行業也趨于規范,無論是定價還是服務都已經今非昔比。而曾經被大眾看作是“混不下去”了的出租車行業,也并沒有因為網約車的普及而消失,反而是在借鑒網約車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后,還是在路上一車難求,甚至更出現有不少網約車司機又“回歸”開出租車的現象。

同樣的過程似乎正在“買菜”這個場景上上演,消費者、平臺、賣菜商販似乎都在重演著當年網約車行業發展所經歷的一切,只是出行變成了頻率更高的買菜而已。而手機買菜最后的結局,應該也會和如今的出行行業如出一轍:手機買菜成為大眾習以為常的消費習慣,但是賣菜商販同樣會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

往積極的方向來看,手機買菜因為得益于數字化和信息化的加持,對于傳統的買菜行為和整個生鮮行業帶來的正向改變也許更值得期待。以往賣菜商販僅憑經驗對庫存等的評估,難免造成大量的生鮮產品浪費和損耗,而通過技術手段來進行管理后,無疑可以大大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此外,賣菜商販賣的菜比手機買菜平臺更貴,但是顯然賣菜商販賺取的利潤并沒有比手機買菜平臺更多,這背后還涉及傳統菜市場的租金和管理等成本,而這部分固有的模式,也有望在手機買菜成為日常消費行為后,倒逼相關方面進行提升和改進。由此可見,手機買菜雖然來勢洶洶,但是絕對不是“洪水猛獸”,運用以往互聯網+傳統行業的經驗教訓,“手機買菜”為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絕對不止于“買菜”。

南方日報記者 葉丹

標簽: 手機買菜 洪水猛獸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