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雙減”政策化解家長焦慮情緒 促使孩子全面健康發展

時間:2021-11-08 10:32:08    來源:南方日報    

“雙減”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學校、培訓機構、家長、學生等眾多方面,其中家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日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可以說,家長對“雙減”政策的認知水平和配合程度,直接影響“雙減”效果。

筆者對部分中小學家長作過調查,發現眾多家長對“雙減”政策的認知處在一種自發狀態,對“雙減”的重要性、主要內容及家長應承擔的責任認識不夠,焦慮依然嚴重,甚至產生了新的擔憂。教育部門需要加大“雙減”政策宣傳力度,及時回應和化解家長的焦慮情緒,引導樹立科學的孩子成長觀,為促進孩子全面發展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環境。

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一個主要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發展預期的不確定性,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與激烈的競爭形勢,讓家長產生比較嚴重的焦慮情緒。相關部門要抓住家長的這種心理進行針對性引導,促使家長認識到,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孩子的未來發展空間會不斷擴大,要結合孩子的特點特長進行合理規劃并因材施教,讓孩子在未來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出路”。

在多種因素影響下,不少家長在培養孩子過程中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對“雙減”政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能承擔起與學校、校外培訓機構為中小學生減負的協同責任。相關部門要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家長認識到,“雙減”政策事關孩子的未來事業發展和人生幸福,要合理把握孩子的分數和健康人格之間的關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不能過于注重分數。分數是一時之得,沒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這個不行。”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是道德水準、認知能力、情感能力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大量高分低能的案例深刻表明,健康成熟的人格對一個人的事業成功和人生幸福具有決定性意義。家長要在孩子的人格塑造上下更大功夫,促使孩子在道德水平、認知能力、情感能力等方面綜合發展,為以后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和應對種種挑戰打下基礎。

“雙減”政策下,孩子的學業負擔少了,自由時間多了,家長如何安排孩子“空”出來的時間也至關重要。“雙減”不是對孩子一放了之,更不能用電子游戲產品來填補這新增出來的時間。“雙減”政策并非一味地“減”,而是有所減、有所增。所謂“減”就是減少對孩子拔苗助長的行為,讓孩子從“唯分數”的壓力中解放出來。所謂“增”就是在保證孩子應有睡眠時間的前提下,增加其德、體、美、勞等方面的活動,促使孩子全面健康發展。(王高賀)

標簽: 雙減政策 教育機構 教育概念股 學科培訓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