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雙減”政策重磅落地 學科類培訓機構迎來禁令命懸一線

時間:2021-08-13 09:03:54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日前,“雙減”政策重磅落地,如同一記驚雷在教育培訓行業內炸響,澆滅了一眾從業人員僅存的幻想。

所謂的“雙減”是指《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對學科類培訓機構使出了3招絕殺。

首先,第一道擊殺是關閉了面向義務教育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審批,現有的機構成為非營利性機構。

其次,學科類培訓機構迎來禁令,也就是第二道擊殺,即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而第三道擊殺是禁止外資機構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參與進來。

值得一提的是,“雙減”政策之下,曾經重倉教育領域的資本們如今損失慘重,教育類上市公司股價狂瀉不止,新東方、好未來等開始計劃轉型,裁員成為了常態……

筆者了解到,很多“搬磚人”身處在教育培訓行業的基層,他們很多人最初進入這個領域是奔著高薪而去,如今只能被迫另謀他路。

此外,有的學生家長表示,“雙減”政策落地恰逢其時,可同時課外輔導對孩子們來說仍是一種剛需。

培訓10天上崗授課 政策之后考慮轉行

80人課程推銷群:少說有30人是“水軍”

據IT桔子數據顯示,2020年K12教育融資總額超500億元,同比增長6.6倍,成為當年增速最迅猛的行業。

2020年的K12教育市場,資本趨之若鶩。不過,其高光點可并不僅限于此。

“無責任底薪3500元,加績效和提成”,2020年11月,因找本專業工作處處碰壁,李達被某知名在線教育平臺招聘廣告所吸引。

于他而言,在鄭州,專業對口的媒體薪資很低,生活上捉襟見肘。而這家教育平臺給出的薪資,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已經非常優渥了。

“相比媒體行業的低薪酬,線上教育就不一樣了,初高中薪資可到1萬元,小學相對低一點,可最高也能達到8000元。”

于是,在經歷面試及十天培訓后,李達成為一名教育培訓行業的閱讀課程(語文)老師,日常工作就是線上錄課并點評輔導2至8歲兒童功課。

除了日常教授學生知識外,李達還需要做一些銷售類工作。工作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學生明明體驗很好,他跟家長溝通也很順利,可最終報名就是不成功。

有家長是因為價格高,選擇不報班。“領導會想辦法讓家長用信用卡或花唄支付,給出理由就一個,就是孩子成長只有一次,學習發展的關鍵時期不能錯過。”

事實上,李達所在教育培訓機構通常以低價或免費試聽的方式,吸引一些潛在客戶(學生家長)參加體驗課。而后,這些人會被拉進一個80人左右的聊天群中。

李達表示,這個群中,除了輔導老師、組長、督導各有一名外,“水軍”少說有30人,剩余的才是學生家長。

平時,工作人員不僅要及時為學生家長答疑,還會讓“水軍”發一些誘導性的話術,或者上傳準備好的課程付款截圖,推動家長轉化成為公司的客戶。

當然,這種“轉化”與績效是掛鉤的。但如此逐利,也讓李達感覺教育培訓機構“一切是為了孩子”這一口號顯得格外“刺耳”。

政策落地!

從業者計劃轉行,家教只能當作副業

同李達一樣,很多教育行業從業者均面臨賣課的壓力,其中就包括徐琳。“教育既然走上商業化,就必然會拿業績作為評判標準,這無可厚非。”她稱。

據徐琳闡述,在非一線城市,最初進入公司,月薪能達到4000多元,同樣是“底薪+提成(課程銷售)”模式。工作半年多,她最高一個月能拿到7000元薪資。

“我剛入職的時候,每天都加班到11點,”她稱,“后來業務熟悉了,加上工資高,就算再累,心里多少也有些安慰。”

“雙減”政策下來后,一切變得更艱難了。她表示,之前沒聽說行業內會下發這樣的政策,只是新聞里總說要給學生減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徐琳所在公司突然要求,任課人員不得稱自己為老師,需自稱為班主任。而“雙減”政策發布后,有意參加體驗課的客戶明顯減少了。

雖然徐琳的公司未像其他機構大批裁員,可因工作難度提高,她薪資也跟著下滑。“基層的員工掙不著錢,自然會選擇辭職走人。”

對于接下來的職業發展,徐琳表示,教育培訓前景不明朗,自己也談不上喜歡這個行業,之前只是看中了高薪酬,所以未來可能會去考研,或者考取編制。

相比之下,徐琳算是幸運的。涉足教育培訓行業六七年的楊浩向筆者表示,其于今年7月末突然接到作業幫裁員通知。

在此之前,楊浩是作業幫平臺的一名學科運營人員,平均每月工資能達到1.5萬元。而他之所以沒有做主講老師,主要是因為該職務學歷要求很高。

楊浩表示,今年以來,作業幫有過幾次裁員,現在終于輪到了自己。而跟他一起被裁的還有銷售、輔導老師等崗位。

在作業幫的時候,他也會在業余時間做家教,離職后就靠著這份“手藝”維持生計。

“可這不是長久之計,沒有五險一金,我只能把輔導數學當成副業,或者有機會去個公立學校,再不就是進入成人教育行業或當企業文化培訓師。”他稱。

不過,在他看來,學生和家長對于課外學科培訓是有需求的,學科類教育培訓機構如果消失了,會有越來越多家長請一對一家教。

“雞娃”家長:

希望孩子快樂,可又不想落后他人

于學生家長而言,張慧表示,“雙減”政策推出得恰逢其時。現在教育培訓已經“變味”了,很多機構嚴重沖擊了學校的教學活動。

如今,家長們被培訓機構所裹挾,認為不送孩子去校外培訓,會落后于其他學生。

好比張慧所居住的海淀區,有句話叫,“全國教育看北京,北京教育看海淀。”海淀區一度是成為無數家長追捧的“雞娃基地”。

“周圍有很多‘雞娃’現象,有的小孩5歲認識1000個漢字,6歲能用外語對話;有的小孩課外超前學,那些沒有學過的小孩就會落后很多。”

她向筆者提到如此繼續下去導致結果只有一個——所有的孩子都要去教育培訓機構,惡性循環,形成“內卷”。

“雞娃”現象下,最焦慮的自然是父母,張慧也是這個隊伍中一員。她有兩個娃,女兒今年六歲半,正處在幼升小的階段,兒子還小,今年9月才上幼兒園中班。

張慧給女兒報了很多班,比如線下的北外壹佳英語、線上斑馬AI的思維與閱讀課程,藝術方面均是線下課程,有小提琴、舞蹈、表演和主持等。

“線下課程都不便宜,比如英語(小班制)一個半小時要250元左右,小提琴45分鐘要300元,一節舞蹈課一個半小時就要花費近300元。”她稱。

女兒每月的輔導課費用占到張慧月收入的一半。而且,她在對孩子在報班問題上很是糾結,“太辛苦了,兩個課挨著上的時候,基本上叫外賣,她就簡單吃兩口。”

她表示,自己和老公真心希望孩子有一個開心、快樂的童年,而不是被各種課業壓得喘不上氣。可有時,孩子自己主動要求報班,就是因為同學比她報得班多。

再者,張慧的女兒雖只是在幼升小階段,可北京有些地區的中考普高錄取率低,甚至淘汰率接近50%,她也有所了解,甚至現在就因此倍感壓力。

“畢竟我和孩子的爸爸都上了不錯的大學,又念了碩士、博士,如果孩子以后去了職高,我有點接受不了。”張慧表示,現在能做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當然,她希望,教育能夠完全回歸校園,學校能夠優化教學方式,強化教學管理。不過,校外學科培訓還是需要的,孩子沒有學好某個知識,輔導課還能查漏補缺。

“沒有了校外培訓機構,自己又沒有時間精力輔導,可能到時候就會找家教吧。”而在張慧看來,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是家與學校“攜手”督導孩子教育。

高途、大力教育裁員

仍有機構開設學科輔導課程

教育行業迎來整治,“雙減”政策下,北京地區教育培訓機構呈現何種景象?

8月3日,筆者走訪了學而思培優昌平校區。上午10點,店內格外安靜,沒有學生和家長。

學而思培優工作人員表示,暑期的課程已經全部都轉移到線上了,初中階段有英語、語文、物理、化學、歷史等科目。

“這個初二英語培訓為A+班,就是預習初二內容,在校內基礎上拓展延伸,大班20個孩子一班,7月31日已經開班,持續到8月14日,走的是中考路線。”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初二英語培訓班共14節課,每節課2小時,費用是3570元。

此外,語文課程按照綜合閱讀、寫作、基礎知識等分模塊學習。上地、大鐘寺校區預計8月下旬開設語文三期課程,包括面授課程。

針對“雙減”政策,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明確的通知,課程暫時沒有變動,還得看形勢變化。“若真的無法上了課,我們會統一通知家長,讓大家申請退款。”

中午,筆者又來到了新東方教育回龍觀校區。此時,有家長前來咨詢并表示,家里有即將步入初二的孩子,需要補習英語、物理。

針對于此,新東方工作人員表示,學校8月2日新開了一期暑期培訓班,到14日結束,之后不會再開設新的課程,學生現在可以插班,老師在線上授課。

“其他的校區是有面授課的。”另外,這位工作人員還推薦1對1課程,并稱隨時開始,面授、線上授課均可。

至于“雙減”政策,他表示,目前還未受到影響,若有變動,會及時跟家長溝通。

需特別指出的是,8月5日,有消息稱,字節跳動旗下大力教育開始裁員。

為此,一位接近大力教育的人士向其他媒體表示,裁員的消息屬實,大力教育將采取N+2的賠償。同時,有的業務沒有關停,在進行調整。

此外,據前述媒體報道,“雙減”意見下發的第二天,高途集團創始人、CEO陳向東召集管理層開會,定下了裁員指標,涉及范圍達到上萬人。

“慢下來吧,好好地注重內在。”陳向東于8月4日回應稱。他并未透露裁員的具體數字,但一次大規模的組織架構調整在所難免。

專家:可轉型興趣或素質教育但資本慎入

西安市委黨校副教授吳正海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因為不均衡的教育供給,家長們進行自發性的教育補救,引發連鎖反應,形成了龐大的校外培訓產業。

“現在大家都在觀望,很多人會去想我退回到原來,別人會也這么做嗎?行動顯然不可能一致,即便所有人都往后退一步,校內教育不均衡依然存在。”他稱。

在吳正海看來,有差別,就會有矛盾。新矛盾和舊矛盾同時存在,加上民意的覺醒和政策的前景決定了是徹底改革整頓教育的時候了,但絕非一兩招能夠解決的。

另一投資界人士表示,學科類教育培訓可以轉向興趣教育,家長對興趣教育和素質教育一直有需求,但不建議資本進入這兩個行業。

“興趣教育和素質教育行業如果不進行快速擴張是不缺錢的,也不應該把擴張作為主要目的,課程本身是核心競爭力。”他直言道。

在柒財智庫高級研究員畢研廣看來,素質類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實現全面素質的提升。

其次,他表示,在有些家長看來,培養孩子某些藝術方面的才華,對于未來高考或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這是個持續燒錢的培養模式。

“目前,國內對于素質教育的培養還是在興趣方面,所以教育培訓機構改道進入素質教育,會面臨流量減少,家長及學生的觀念轉變的問題。”畢研廣稱。

標簽: 教育培訓行業 學科類 培訓機構 課外輔導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