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教育培訓行業監管加強 “雙減”政策之下教育培訓機構重新洗牌

時間:2021-08-13 08:22:01    來源:時代周報    

“雙減”政策之下,教育培訓機構重新洗牌,作為教育培訓貸的重要場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8月2日,時代周報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素“教育貸”投訴詞條,累計已多達11604條。

事實上,教育培訓貸因退費難、虛假宣傳、誘導辦理分期貸款等問題屢遭投訴。教育培訓行業迎來嚴監管,這一現象或將迎來新的變局。

7月30日,廣東省小額貸款公司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徐北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教育貸相關場景已出現嚴監管跡象,預計培訓貸相關產品與機構也將面臨大洗牌,業務規模將迅速萎縮。

亂象由來已久

7月31日,林芳妮(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講述了她在培訓機構遭遇的“招轉培”套路。

林芳妮稱,2020年6月,她剛走出大學校門,在招聘網站上投出多份簡歷,隨后接到一家科技公司面試邀請電話。

面試中,林芳妮了解到工作環境和崗位薪資條件都很不錯,有意入職。但該公司負責人表示,林芳妮目前技能無法滿足崗位要求,建議她參與總價17800元的崗前培訓再來入職。

初入社會的林芳妮一時無法湊集崗前培訓費用。這名公司負責人指導林芳妮簽下崗前培訓協議,并在蠟筆分期app申請分期貸款。

培訓一周后,林芳妮意識到課程效果一般,該企業更像是培訓公司的“托”,培訓完成后獲得工作的機率并不大,林芳妮便聯系該培訓機構協商退學退費。

不過,對方只同意更換其他課程,不同意退費,林芳妮在蠟筆分期平臺貸款依舊需要償還。

讓林芳妮頭疼的貸款正是爭議頗大的 “教育培訓貸”,其模式為教育培訓機構與消費者簽訂教育培訓合同,再由消費者作為貸款申請人向金融機構申請分期貸款,機構往往用貸款免息、減輕一次性支付壓力等來吸引消費者。

多次溝通未果,林芳妮決定不再上課,也不再償還培訓貸款。 林芳妮的經歷并不是個例。

7月31日,另有類似遭遇的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教育培訓貸”騙局有向低線城市滲透的趨勢。有的因學歷提升被培訓機構套路“貸款”,也有人購買培訓機構“美容美發”課程而背上分期貸款。

近年,“退費艱難、誘導辦理分期貸款”等教育培訓貸投訴屢見不鮮。 7月29日,中消協發布2021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顯示,上半年虛假宣傳、培訓貸成校外培訓投訴熱點,教育培訓服務相關投訴量位居前三。

如何監管“教育培訓貸”?

教育分期、培訓貸是不少消費金融公司和網絡小貸公司主打的場景產品。

“隨著政策環境變化,這個產品現在也越來越難做。”7月29日,一家消費金融平臺的信貸審核員吳磊(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2019年前后,不少培訓機構跑路、倒閉,政府對培訓機構的資質做出限制,符合規定的教育培訓機構變少。(我們)業務沒有之前好做”。

教育培訓貸款,本質是無抵押的消費貸款,利率往往較高。

“消費群體普遍缺乏信用體系數據,資質審核難,很多收不回來,成為壞帳。”吳磊稱,“有很多培訓機構的課程顧問會直接會向學員傳授技巧,教唆他們躲過信貸方面的資格審核,比如借款人明明是沒有還款能力的在校生,卻自稱是社會人員,增加貸款的風險。”

雙減政策之下,教育培訓貸亂象再次引起監管部門注意。

7月26日,廣東省小額貸款公司協會發布《關于小額貸款公司開展培訓貸業務的風險提示》,列舉培訓貸利率過高、貸款用途監管不到位、誘騙學員辦理貸款、申請退款難等諸多風險,要求會員單位及各小貸公司監控貸款用途,嚴格管控第三方合作機構貸款資金的流向,依法合規經營。

7月29日,重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文對轄內小貸公司進行摸底調查,要求相關機構上報合作機構、在貸余額、綜合年化利率、在貸戶數、逾期90天金額、逾期90天戶數等。

徐北稱,隨著教育培訓行業監管加強,教育分期巨頭業務或受較大影響。

標簽: 教育培訓 行業監管 雙減政策 教育培訓貸款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