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不同專業學生“混居”不妨一試 更有利于培養視野寬闊的人才

時間:2020-11-06 08:06:25    來源:光明日報    

日前,有媒體報道,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一教授因學生宿舍分配問題而與學校宿管部門發生沖突一事已告一段落。媒體援引華中科大發布的《情況說明》稱,后勤集團宿舍管理中心在前期工作中存在問題,計算機學院當事人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也存在過激行為,學校已責成后勤集團對相關當事人進行了處理,同時對其他學院的類似情況摸底,逐步改善。

華中科大的同專業學生被分到不同宿舍的事情,在全國高校中恐怕不是個別現象,但鬧出不大不小的風波來,還較為罕見。幾十年來,中國的高?;旧隙际菍⑼昙壨瑢I的學生安排在一起住宿。這樣的住宿模式,從院系行政管理上來說,的確較為便利。但是,在其便利于院系的行政管理之外,是否最有利于學生成長,則有著很大討論空間。

在20世紀50年代“合并同類項”的院(系)校調整后,中國高等院校的專業性更加凸顯。以北京“八大學院”為例,所謂“鋼院”“地院”等等,一聽便知其學院專攻何在。進入90年代,新一波學院合并以及學院改大學浪潮過后,大多數專業性學院已經發展為文理法醫學科齊全的大學。這也正如華中科大,其專業學科已不限“科學”,更有諸多人文學科。

在這樣文理法醫學科俱全的大學,同專業學生住在一起真的好嗎?試想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與其他理工科專業甚或文科、醫學專業學生一起住上4年,不也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即使從“功利”的角度講,究竟是同專業的學生一起住4年有利于發展,還是不同專業的學生一起住4年更有利于拓展其初入社會所結識并可能受用終身的人際網絡?其中的道理,對非計算機專業的人來說恐怕也并不難理解。

當然,如果從專業發展的角度看,同屆不同專業的學生“混居”,不僅會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從更多維度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還會給學生帶來非專業的專業視角。在4年或更長的學習時間里相互交流,讓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從同住的文科專業的學生那里感受人文氣息,同時也讓文科專業的學生從理工科專業的學生那里受到科學精神熏陶,這樣的住宿“布局”,是不是更有利于培養視野寬闊的人才?

這種“混居”模式,與原有的管理模式也并不沖突。在計算機科學層面,將原有住宿模式的管理優勢融入“混居”模式中,形成新的住宿模式,根本就不是問題。國外大學實行的入學前隨機組合加住宿后小幅度調整的宿舍分配方式,已被實踐證明是一個不錯的住宿模式,何樂而不試?

(作者:宮奎一,系媒體評論員)

標簽: 大學宿舍 不同專業室友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