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比人平均老13歲
一個人的心臟年齡和他的實際年齡應該是吻合的,但由于城市化、現代化等原因,人們過多地暴露于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中,導致心臟過早衰老。一項對17.7萬人心臟年齡的跟蹤研究顯示,受試者平均實際年齡為53歲,平均“心臟年齡”卻為66歲,較實際年齡老了13歲。而且,男性心臟更易衰老。受試者中,男性平均實際年齡為54歲,但“心臟年齡”為69歲;女性平均實際年齡為53歲,“心臟年齡”為63歲。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心臟是維持血液循環系統的重要動力,如果按一個人心臟平均每分鐘跳70次、壽命70歲計算的話,心臟一生晝夜不停要跳近26億次。若將人體比作汽車的話,心臟就是永不停歇的發動機,心臟早衰意味著發動機提前老化,即使外表保養得再光鮮亮麗,也會因動力不足而進廠維修。發動機超齡工作,可隨時換新的,心臟早衰卻沒辦法煥然一新,只有平時多加愛護,才能讓心臟保持年輕態。更值得強調的是,心臟是全身的“營養泵”,一旦它衰老了,泵血功能降低,身體各部位也會隨著供血不足逐漸老化,比如胃腸道功能減退,會出現惡心、食欲不振等癥狀;腎臟功能受影響時,會出現夜尿增多、少尿或下肢水腫;肺功能減退會出現呼吸困難,人體血氧含量隨之降低,進而導致心臟不得不加速工作來促進血液循環,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心臟年齡變大,意味著致命性心臟病和中風風險也會增加,死亡年齡可能因此提前。
心血管病還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為了讓公眾“知風險,早干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多部門發起了“健心行動”,公眾可通過公眾號進行“心臟年齡”測試。雖然不能僅靠幾道題就準確計算出心臟的壽命,但可對心臟“超齡工作”者起到警示作用。
幾大因素催心老
通常來說,人的心臟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衰退,對于男性來說,55歲左右是心臟的“高壓線”,女性則是65歲,但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后,心血管病發病風險會大增,這些都是我們不能左右的自然規律。
張海澄表示,除了年齡、性別和早發冠心病家族史,影響心臟年齡的危險因素還有幾十種,令人欣慰的是,其中大部分是可以自我改善的。例如,更年期激素水平變化是心臟不可避免的“催老劑”,但女性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更高,患心血管病的風險因此低于男性。對中國居民來說,“三高”、吸煙、肥胖是最凸顯的危險因素,也是可防可控、最易改變的因素。
高血壓。我國成人高血壓患者超過2億,若對高血壓不加以控制,會導致心肌肥厚,全身血管受損,隨著時間推移,心臟會因不堪重負而發生衰竭。研究顯示,70%的心衰由高血壓所致,還可能出現與之相關的冠心病、房顫等并發癥。
高血脂。我國約1/3的成年人血脂超標,這容易誘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硬化的動脈又會引起心肌缺血,使心臟功能減退。當血脂高到一定程度,血液中的一些物質就會堆積在血管壁上,若進一步發展,可能出現血栓、心梗。
高血糖。高血糖會引起體內代謝改變,導致血管內物質逐漸堆積、血管狹窄和動脈粥樣硬化,嚴重的會造成心肌缺血。
吸煙。煙草中的尼古丁會使心搏出量增加,引發高血壓;若煙草中的一氧化碳進入血液,會使血液含氧量降低,最終可能誘發心梗。研究發現,吸煙者發生心梗的風險是正常人的3倍。
肥胖。肥胖者由于脂肪堆積,循環血容量增加,會加重心臟負擔。肥胖還容易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心肌細胞脂肪沉積、心室壁增厚等。
心臟早衰有跡象
發動機過載會發燙、冒煙,心臟疲勞時也會發出求救信號。及時發現這些信號,并進行預防或治療,對健康非常重要。
胸痛胸悶。這是最常見的心臟病信號,多發于左前胸,一般為持續幾分鐘的悶痛或壓痛,尤其會在運動、飽餐、受涼、吸煙時發生。有些人癥狀不典型,只是感到氣不夠用或上腹痛、肩痛等。
心慌氣短。運動后,如連續上三層樓、做一般性家務等,會感到心跳明顯加快,并出現呼吸急促、心慌等癥狀,休息一會兒才能緩解,可能是心臟功能減弱的表現。
不能平臥。這是典型的心臟病表現,病情稍輕者可能出現平臥時呼吸困難,換成較高的枕頭或半臥才覺得呼吸順暢;病情嚴重者不能平臥,甚至在睡覺時憋醒,坐起身才能緩解,有時還可能伴有咳嗽。
疲乏無力。覺得渾身沒勁,運動耐力明顯下降。
下肢水腫。若腳背、腳趾、踝關節等部位浮腫,一般兩側對稱,用手指按壓后出現小坑,說明心臟功能可能不好。
面部變色。突然出現臉色灰白、嘴唇或鼻尖等部位發紫,也可能預示著心臟出了大問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楊紅霞提醒,如果出現上述現象,建議及時就醫,做一次心臟檢查,以便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心臟減齡定計劃
“30歲的人60歲的心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想做到“60歲的人30歲的心臟”,也需要長年累月地堅持保養。怎樣做才能減慢心臟“衰老”的進程呢?
定期體檢。楊紅霞表示,體檢能及時發現心血管異常。普通人每兩年進行一次常規檢查即可;有心臟病家族史及高風險人群,建議每年做一次體檢,包括血壓、血脂、血糖、心電圖等;平時要養成摸脈搏的習慣,如早上醒來、胸悶心悸時,要有意識地通過脈搏了解心率。若頻繁出現心率過快,應及時就醫。
留心三高。建議大家提高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防范意識。英國高血壓協會專家凱瑟琳·珍納表示,測量血壓是延年益壽的第一步。提倡家中備個血壓計,18歲以上成年人每個月自測1次;高血壓患者即使血壓達標也應每周自測1~2次,觀察血壓變化;如果血壓未達標或有相關癥狀,最好每天測1次,并及時請醫生調整治療方案。
科學飲食。注意少食多餐,多吃新鮮蔬果。一項針對我國50萬人的研究表明,與不吃和很少吃水果者相比,每天吃水果的人心血管病死亡風險低40%。做菜時少放鹽,每人每天不超過5克,如果覺得味道淡,可用蒜、姜、醋、胡椒等調味。肉類盡量以三文魚等深海魚為主,減少豬肉等紅肉的攝入量。
戒煙限酒。研究顯示,戒煙對預防心血管病復發的作用顯著,戒煙24小時就會出現血壓下降、心跳變緩等積極改變,發生心血管意外的風險也會隨之降低。喝酒會使心肌失去彈性,心臟擴大,膽固醇升高,傷害心腦血管系統,所以必須限制飲酒。
多做運動。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每周做中高等強度運動的人,缺血性心臟病風險下降64%。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騎自行車,或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如跳操等。久坐的上班族建議至少每個小時起身活動一次,以保持全身血液流通順暢。即便患有心血管病,也不要因此放棄運動,應在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地鍛煉。
控制體重。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建議家里常備一個體重秤,家人間相互督促,控制體重,可降低心血管病發病風險。
戒躁戒怒。壞情緒是心臟的大敵,建議遇事不急躁,心情不好時多和家人朋友溝通,想發脾氣前先數10個數,平復情緒。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數量多達幾百件甚至幾千件,搶注閑置、待價而沽惡意搶注囤積商標成一些企業生財之道國家有關部門表示,將從嚴審查、堅決遏制和打擊商標非正
2018-12-24 08:37
中新網12月21日電 12月20日,中關村在線2018年度科技大會暨產品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作為行業領先的科技互聯網媒體,這是中關村在線第十一
2018-12-21 10:19
據新華社報道,安徽省公安廳近日發布的《安徽省公安機關深化放管服改革39項措施》第11條規定,國內居民忘記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可以在具備
2018-12-21 09:02
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陳康亮)中國經濟數字化變革方興未艾,蓬勃發展。作為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金融機構面對變革將何去何從?在此間
2018-12-21 08:46
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陳文 任冠元 蔣磊)深圳福田警方12月20日通報稱,深圳福田警方日前打掉財富中國非法集資平臺,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
2018-12-21 08:46
主題為新經濟·新電商·新零售的2018世界電子商務大會12月20日在北京舉行。圖為與會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12月20日
2018-12-21 08:43
中新社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趙建華)新修改的中國個人所得稅法將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實施。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對居民、非居民個人預扣預繳方
2018-12-21 08:39
中新網12月20日電 據工信部網站消息,為保障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健康發展,協調解決5G基站與衛星地球站等其他無線電臺(站)的干擾問
2018-12-21 08:39
中衛西氣東輸互聯互通工程正式進氣投產,工作人員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楊迪 攝中新網銀川12月20日(于翔 楊迪)12月20日,西氣東輸的窗
2018-12-21 08:36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高亢)記者20日從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獲悉,近期成立的國內首家全球代碼發行機構——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
2018-12-2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