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公益 > 正文

廣州長者助餐點超500個 已覆蓋全市九成街鎮

時間:2017-10-17 13:53:31    來源:金羊網    

每天中午步行幾分鐘,就可以享受一頓熱氣騰騰的免費午餐,有肉有菜、有飯有湯,邊吃還可以邊和同齡老人拉家常……而今,隨著長者飯堂數量的增加,這樣的場景越來越多地在廣州各社區、街道上演,一碗碗“長者飯”彰顯出濃濃的城市溫情。

廣州長者助餐點超500個 已覆蓋全市九成街鎮

10月13日,2017年廣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創新試點第四次現場會在南沙區召開,副市長黎明出席。記者從會上獲悉,近3個月來,廣州市助餐點數量激增,截至9月底,全市助餐點已超過500個,覆蓋159個街(鎮)、1614個社區(村)。其中,助餐配餐街道(鎮)覆蓋率達93.5%,9個區實現助餐點街鎮全覆蓋。各區還結合自身優勢,探索各具特色的助餐服務模式。

助餐配餐已覆蓋全市九成街鎮

據了解,截至2016年底,廣州市戶籍老年人口達154.6萬,老齡化率17.8%。為了使廣大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近年來,廣州啟動了以養老“大配餐”為重點的社區居家養老創新改革試點,積極構建“市中心城區10-15分鐘,外圍城區20-25分鐘”的助餐配餐服務網絡,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記者從2017年廣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創新試點第四次現場會上了解到,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助餐點501個,覆蓋全市159個街(鎮)、1614個社區(村)。與3個月前相比,助餐點數量激增156個,增長45.2%。全市助餐配餐街道(鎮)覆蓋率達到93.5%,越秀、海珠、黃埔、白云、南沙、荔灣、天河、番禺、花都9個區實現助餐點街鎮全覆蓋,并積極探索各具特色的助餐服務模式。

在醫養結合方面,目前,全市50%的街(鎮)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開展了醫養結合服務,65周歲以上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率達到37.8%。8月起,廣州市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至今已有1568人通過評估,獲得長期護理相應待遇,減輕了經濟負擔。此外,“平安通”智慧養老服務實現平穩過渡和服務升級。全市老年人意外傷害綜合保險統保人數143.8萬,覆蓋率達93%,參保人數位列全省第一。

鼓勵長者飯堂開放早晚餐和周末助餐

下一步,廣州市將進一步擴大居家養老大配餐服務覆蓋面,確保到2017年底實現全市街道(鎮)和有條件的社區、村助餐服務全覆蓋。

按照要求,各助餐點將不分戶籍,為所有居住在本區域內有助餐配餐需求的常住老年人提供大配餐服務,有條件的還將提供早、晚餐服務和周末助餐服務。

非本區戶籍的廣州市戶籍老年人在戶籍地外接受大配餐服務時可以同等享受市級專項補貼。

同時,廣州市將進一步提升居家養老大配餐管理服務水平。各助餐點需按照食品經營許可相關規定申辦《食品經營許可證》,無法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的助餐點采取其他配餐方式解決,確保食品安全。

此外,隨著社會力量成為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主體力量,市民政局還將加快出臺扶持鼓勵企業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的優惠政策,增強民間投資信心和創業創新活力。

市居家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將出臺《廣州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評估試行指引》,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成效提供科學評價。

南沙區“長者飯”獲老人點贊

每天10時,家住南沙區南北臺社區的梁婆婆都會拄著拐杖準時出門,步行前往社區的老人中心,享用愛心長者午餐。

梁婆婆今年80歲了,她告訴記者,她的老伴早年去世,兒子們分別在深圳和市橋上班,很少回來,吃飯成了她每天最頭疼的問題。“一般就煮點白粥和面條吃,”梁婆婆說,而自從有了長者大配餐服務,她每天中午和晚上,都會到南北臺社區的愛心食堂吃飯,這一吃就是10個多月。

“有了這個飯堂,不用買菜,不用煮飯,我們吃飯實在太方便了。” “每天都有菜有肉,還有湯,服務也好。”和梁婆婆一樣,77歲的南沙區居民李婆婆對“大配餐”服務也豎起了大拇指。記者看到,就餐點內,年齡相仿的老人們圍坐在一塊,邊吃飯邊拉扯家常,其樂融融。

據悉,在南沙區,這樣的助餐點還有30個,覆蓋全部鎮街和社區,其中5個實現周六日供餐,2個就餐點供應晚餐。只要是60周歲以上長者,都可以申請就餐,每份長者餐標為10元/餐/人,采用“政府補貼一點、老人自費一點、供餐企業讓利一點、社區居民服務一點”的運營模式,個人自付部分僅為五六元或8元。

時間銀行平臺“指揮”大配餐

而南沙區“大配餐”有條不紊地推進,離不開“中樞系統”——南沙時間銀行平臺的“指揮”。通過“時間銀行”實現的社區自助互助,也成為南沙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最大亮點之一。

據介紹,在長者配餐項目上,通過南沙時間銀行平臺可實現聯系配餐企業、招募志愿者、上傳菜單、登記報名訂餐、家屬監管評價等多項功能。一方面,老人可以通過手機APP或網頁平臺開展訂餐、送餐、菜單推送等服務,同時,志愿者可通過承接配餐、清潔等就餐服務及為行動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門等方式獲取時間幣,時間幣可用于兌換所需的物品、折算現金返還,或獲得相應的服務。

目前,每天約有400名長者通過該平臺訂餐,一次訂餐為期一周,平臺可實時顯示菜單、訂餐人數等。

梁頃心婆婆是其中一位訂餐長者。據了解,梁婆婆今年83歲,家住南北臺社區,是一位獨居老人。因為腿腳不方便,她無法自行前往社區就餐點享受“長者飯”。為此,她通過時間銀行平臺發布了自己的訂餐需求,于是,每天都有志愿者為她送餐上門。“不論刮風下雨都為我送飯過來,我好感動。”梁婆婆說。

各區助餐配餐服務亮點

南沙區:將志愿服務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借力“南沙時間銀行平臺”發動志愿者參與大配餐服務,打造出特色鮮明的助餐品牌;

荔灣區:在確保助餐點全覆蓋基礎上,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將餐車開進社區提供點心和西關小吃;

天河區:推行掃碼用餐,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效率;

花都區:依托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平臺,開展9場業務培訓,將農村鄰里互助服務定為“X”項試點項目,并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的科技手段,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實時監管;

白云、南沙、增城區:在助餐點陸續增加晚餐服務和周末供餐服務。

熱點答疑

哪些人可以申請“大配餐”?

60歲以上有配餐需求的老年人,可以到開展配餐助餐服務的試點街道申請;部分區80歲以上老年人及特殊困難老年人免費享用配餐服務。

“大配餐”重點保障人群有哪些?

“三無”老人、純老家庭、獨居老人、孤寡老人、計劃生育特別扶助老人、失能老人。

如何報名申請“大配餐”?

長者報名時需準備:小一寸近期照片一張、身份證、戶口本(以上文本均需復印件一份。)到各區配餐點報名現場填寫申請表。詳情可致電各街道居委會或配餐點。(記者 符暢 通訊員 印銳)

標簽: 餐點 長者 廣州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