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 正文

超過200家中概企業摘牌 海外上市水土不服?

時間:2018-02-09 16:42:51    來源:羊城晚報    

近日,江南嘉捷發布公告稱,360借殼回歸A股事宜獲證監會核準,A股體量最大的中概股回歸案已塵埃落定。近年來,中概股吸引全球市場眼球,但水土不服的問題依然困擾著中概股。數據顯示,在575家曾在海外上市的內地企業中,已有242只中概股摘牌退市,比例高達42%。截至2月8日,多只赴美上市互聯網金融企業已跌破發行價,其中趣店和拍拍貸股價較發行價下跌超四成。

A

超過200家中概企業摘牌

近期360借殼回歸A股事宜獲核準,讓人們將目光重新聚焦中概股。經歷了2016年私有化浪潮退潮后的沉寂,2017年,趣店、拍拍貸等一批互聯網金融企業赴美上市重掀境外上市熱潮,港股上市制度改革向中國科技企業伸出橄欖枝。

但中概股海外上市后的情況卻未必是坦途,羊城晚報記者據Wind統計數據發現,截至目前,境外(不包括香港)上市的中概股數量共有333家,已有242家中概股摘牌退市 。這意味著,575家曾在海外上市的企業中,高達42%的企業最終摘牌退市。

數據顯示,333家目前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企業中,主要以美股納斯達克為上市地,1/3的中概股在此板塊上市,共有111家。緊隨其后的是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共有98只中概股。排在第三位的是紐約證交所,共有61只中概股。而多倫多證交所和倫敦證交所分別有22只和13只中概股上市。

C

技術類中概股退市比例高

記者注意到,退市的中概股在行業分布上也呈現一些特點,信息技術類中概股退市數量最多,比例也較高。數據顯示,摘牌企業中,共有50家信息技術企業,占該行業中概股總數的48%。醫療保健類企業摘牌比例也比較高,共有22家中概股摘牌,占總數的57%。可選消費類企業中,共有30家企業摘牌,占該行業中概股數量的33.7%。工業企業中,共有25家企業摘牌,占該行業中概股數量的28.4%。材料和日常消費行業的摘牌企業數量均為16家,比例分別為27.11%和40%。

D

做空機制和嚴苛監管成挑戰

中國企業為何熱衷海外上市?其中有一些客觀原因。在上市條件上,A股市場比美國紐交所、納斯達克的標準更加嚴格,對盈利能力、資產負債等財務指標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這讓不少科技股樂于選擇境外上市。中國企業海外上市最早可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自2000年開始,中國互聯網行業崛起,掀起赴美上市的浪潮。

然而,境外市場也并非“風景獨好”, 如做空機制和嚴苛監管就可能讓中概股水土不服。投中信息的《2017年美國中概股研究報告》分析,美股TMT行業和醫藥保健行業的中概股整體估值比同行業的A股公司要低,一個重要原因是美股存在做空機制,渾水(Muddy Waters)、香櫞(Citron)等機構近年來就頻頻做空中概股。

事實上,自2010年下半年起,包括東方紙業、綠諾科技、中國高速頻道在內的多只中概股遭遇美國做空機構質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曾展開對部分中概股的調查,不少企業股價連跌甚至被迫退市。此外,美股對于中概股在信息披露方面有嚴格要求,一旦企業在重大事實上做出不真實的陳述產生公眾誤導或欺騙后果,甚至會引發投資者集體訴訟。

反觀同行業在A股上市的企業,估值高企,這也讓不少中概股萌生退意。一個典型現象是, 2015年A股異常火爆,中概股掀起了一股以歡聚時代、奇虎360為代表的私有化浪潮,巨大的估值差異吸引部分中概股尋求回歸A股。

目前海外上市(不含香港)中概股分布上市地企業數量納斯達克111家新加坡證券交易所98家紐約證交所61家多倫多證交所22家倫敦證交所13家

海外市場退市機制相對靈活

而摘牌退市的中概股中,也以納斯達克數量最多,達到62家,其次是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摘牌59家、紐約證交所35家、倫敦證交所的30家、美國證交所4家,其他上市板塊52家。從中概股上市地看,從倫敦證交所上市的中概股摘牌比例最高,每10家曾上市的中概股就有接近7家退市,在美國證交所上市的摘牌率排在第二位,比例為四成。相對而言,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概股退市比例較小,僅為35.84%,紐約證交所和新加坡證交所的退市比例分別為36.46%和37.58%。

中概股摘牌比例為什么這么高?事實上,這與美股市場的退市機制較為靈活有很大關系,據Wind數據庫統計顯示,納斯達克的整體退市率約為37.36%,紐交所的整體退市率約為39.56%。相較而言,中概股的退市比例低于全市場平均水平。

242只已摘牌中概股分布摘牌地企業數量納斯達克62家新加坡證券交易所59家紐約證交所35家倫敦證交所30家美國證交所4家其他上市板塊52家。

標簽: 企業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