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 正文

積極地推進金融創新 河南銀行業總資產突破10萬億元

時間:2021-11-09 14:18:39    來源:大河財立方    

2016年~2021年,河南經濟走過了極不平凡的歷程。

五年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特別是疫情災情的雙重考驗,全省上下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在出彩路上闊步前行,實現了一系列具有標志性意義的突破,全省GDP先后邁上4萬億元、5萬億元兩個大臺階,多個國家戰略疊加實施,高質量發展步入新階段。

這五年,河南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上市公司數和質顯著提升;省委提出“兩個確保”奮斗目標,做出了實施“十大戰略”重大部署,嵩山實驗室、神農種業實驗室、黃河實驗室等揭牌,科技創新邁入新臺階。

這五年,河南開放度不斷加強,進出口穩居中部第一, “四條絲綢之路”聯通世界,鄭州機場客貨運吞吐量、跨境電商取得新成績,河南金融業支撐作用明顯……

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開幕之際,大河財立方推出“數說河南經濟這五年”特別報道,關注五年來河南經濟發展成就。

五年很短,彈指一揮間;五年也很長,足以承載河南省金融業發生的巨大變化。

五年來,河南金融不僅有效應對了國內外宏觀經濟帶來的嚴峻挑戰,還利用金融資源配置功能,保障了實體經濟的平穩運行。銀行業總資產呈1.5倍增長,保險、期貨、信托、類金融等行業發展日趨規范,為河南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五年嬗變,

河南省銀行業總資產突破10萬億

河南省銀行業總資產突破10萬億元,達到10.31萬億元,比年初增加5871.26億元。

9月29日,河南銀保監局公布了一份成績單:

10萬億元是什么樣的概念?是2016年末的近1.5倍,當年河南省銀行業總資產規模為6.96萬億元。

資產規模的明顯增長,折射出河南省金融業的巨大變化。

自2016年至今,河南省金融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穩步提升。2020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955.9億元,是2015年的1.5倍,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為5.4%。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

截至8月末,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83551.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69621.7億元,均居中部六省首位;而2016年底,這兩項數據分別為54979.7 億元、37139.6億元。

風險保障功能也明顯增強。2020年,全省保費收入2506億元,規模居全國第4位、中部六省第1位。保險行業總資產達到5485.1億元,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提供各類風險保障額度156萬億元,同比增長17.9%。全年累計賠付支出720億元,為社會新增就業崗位35萬個。而2016年底,全省全年保費收入、賠付支出分別為1555.2億元、548億元,保險資產總額3248.4億元。

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業務領域發展較好,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首次突破50億元,同比增長15.9%,規模居全國第2位。

多層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場體系也不斷發展完善,金融市場體系配置資源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

《河南省金融運行報告(2021)》顯示,2020年,全年全省企業累計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融資1145.0億元。其中上市公司完成股權再融資272.4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融資790.0億元,新增債券融資額再創新高。商品期貨市場交易大幅增長,全年鄭州商品交易所期貨累計成交量16.6億手,累計成交金額 60.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2.0%和53.6%。

厚植沃土,

金融豫軍進一步壯大

回首2016年前后,中原資產、中原農險、中原股權交易中心、天瑞集團財務公司、雙匯集團財務公司、河南九鼎金融租賃、河南中原消費金融公司等漸次落地,金融豫軍版圖進一步擴充。

五年來,金融豫軍不斷發展壯大,地方金融機構從快速發展到規范有序,新興金融業態落地生根。

2017年8月,金融豫軍又一顆新星升起——河南資產掛牌成立,與中原資產一起成為河南本土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的“雙子星”。

2018年9月19日,全國銀行業歷史上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日子。鄭州銀行實現A股上市,開了國內城商行布局“A+H”雙資本市場的先河。

2019年5月28日,中原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交易系統正式上線。這是河南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標志著繼信托、證券、擔保、股權等系列金融服務平臺之后,又一金融服務平臺在河南落地生根。

在不斷提升內源動能的同時,“引金入豫”工程也結出累累碩果。

2019年10月,中原銀行入主邦銀金租落下定音,正式拿下金融租賃牌照,成為全國70家持牌金融租賃公司之一。河南省內三家金租公司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同年9月,中原銀行旗下的中原消費金融公司完成新一輪增資擴股工作,通過市場化形式引入全球投資巨頭華平投資作為新股東,注冊資本增加至20億元,為河南打造對外開放高地增添力量。

中原銀行成立于2014年12月26日,成立當日資產規模2094億元,在不到7年間里實現了高速發展。截至2020年12月末,中原銀行資產總額7574.83億元,存、貸款總額分別達到4249.82億元、3570.26億元。

《河南省金融運行報告(2021)》顯示,2020 年末,全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240家。其中,城商行5家,小型農村金融機構139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85家,財務公司6家,信托公司2家,金融租賃公司 2家,消費金融公司 1家。

截至2021年8月末,全省共有融資擔保公司275家,小額貸款公司259家,資管公司2家,典當行277家,融資租賃公司30家,商業保理公司7家。

保險、期貨、證券公司、類金融機構的隊伍也不斷規范與完善。

精準澆灌,

始終把服務實體放在首位

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過去五年里,河南金融業始終把服務實體放在首位,從多個方面采取措施,讓更多的信貸資源流向實體經濟。

作為全國的農業大省、糧食大省,河南在這片黃土地上“耕”出一張優異的成績單。河南糧食總產量從2016年的1189.32億斤攀升至2020的1300億斤以上,連續四年保持穩定;農業龍頭企業隊伍不斷壯大,省重點產業化龍頭企業已達893家;2020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16107.93元,較五年前增長30%以上。

這張成績單背后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準澆灌。

截至2021年8月,河南省涉農貸款余額2.4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706.83億元,這一數據較2016年增長63.6%。農信社是河南省支農支小的金融主力軍。“十三五”期間,其支農效果進一步顯現,涉農貸款余額增加近3700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增加近2800億元,鄉村振興相關貸款累計投放超過2600億元,發放扶貧貸款總量位居全省金融機構首位。

小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生力軍,在穩定增長、擴大就業、促進創新、繁榮市場和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從河南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獲悉,截至8月末,全省銀行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7492.17億元,比年初增加932.23億元,增長14.21%;有貸款余額戶數148.19萬戶,比年初增加12.73萬戶。這一組數據較五年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金融機構減費讓利政策為企業帶來實惠。隨著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政策的落地實施,河南省銀行業加大讓利實體經濟力度,確保政策紅利惠及更多中小微企業。記者了解到,2020 年,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凈利潤570.8億元,較上年減少81.9億元,同比下降12.5%。同時,河南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經營保持總體穩健,流動性整體較為充裕,主要指標均符合監管要求。

守正創新,

為河南經濟平穩運行提供支撐

金融業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重要支撐是創新。

五年來,河南省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手段,創新金融服務模式與產品,取得了諸多可喜的成績。

2019年3月5日,河南省金融服務共享平臺正式上線,這是河南省大數據管理局會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河南銀保監局搭建的全國首家省級金融服務共享平臺,大幅提升了中小微企業融資可得性和金融服務效率。

該平臺共匯集工商、稅務、社保、信用、電力等18個部門141大類、2億條核心政務數據和公共數據,免費為銀企提供“一站式”線上信貸服務。截至6月7日,已累計為23661家企業放款37712筆,放款總額954億元。

河南省各類金融機構也因勢而變,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

早在2018年,中原銀行就先試先行啟動數字化轉型。作為國內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先頭部隊,中原銀行的整體金融科技應用能力已處于國內城商行領先水平。5月20日,在首屆中國(天津)數字金融高峰論壇上,中原銀行因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成績卓著,在一眾金融機構中脫穎而出,榮獲“2020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卓越獎”。

自2015年開始,鄭州銀行就確立了“商貿金融、小微金融、市民金融”三大特色業務定位,以特色化發展打造核心競爭力。2018年,鄭州銀行在北京發起成立了全國首個商貿物流銀行聯盟,吹響了進軍全國的號角,打造全國商貿物流標桿銀行。截至上半年末,“云交易”平臺企業網銀已累計簽約客戶近45000戶;云融資平臺為超800家上下游客戶融資余額超180億元。

中原再擔保集團以市縣擔保機構為主要合作對象,構建“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省級再擔保機構—轄內融資擔保機構”多層次、多維度的融資擔保體系,積極推動市縣擔保機構擔保體系重塑。2020年成立中原科技擔保、中原安陽擔保兩家專業性、區域性控股子公司,釋放新的動能。目前,中原安陽擔保模式正在向全省各地推廣,駐馬店、濮陽、洛陽等各地區域性擔保機構正在組建中。

創新是推促金融業前行的動力。從監管到金融機構,積極地推進金融創新,也為促進河南省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記者 裴熔熔 徐兵)

標簽: 河南 金融業 河南銀行業 總資產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