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 正文

固有體制機制改革呼之欲出 民企改革“38條”為企業排憂

時間:2020-10-26 14:11:45    來源:北京商報    

10月23日,國家發改委等6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進一步為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報告,截至2018年末,全國私營企業1561.4萬個。隨著民企在國家重點建設領域作用日漸突出,固有體制機制改革呼之欲出。此次《實施意見》共提出九方面38項改革措施,內容涵蓋解決融資難題和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等。

投資荒?參與5G等新基建

“在參與程度上,民營企業將是新基建的主要建設主體;技術方面,民營企業不僅能干,還有機會挑起新基建的大梁。但民營企業也有規模大小之分,參與方式和角色也因此各有不同,在新基建建設過程中,其角色無法一概而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前述領域此前大多以政府或國企、央企作為參與主體。民營資本進駐的羈絆主要在制度和民資規模方面。”中鋼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胡麒牧指出,在招投標環節,很多現行制度將民資排除在外,資質定得太高企業無法介入。

此次《實施意見》提出,支持民營企業平等參與項目投資。對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中設置針對民營資本差別待遇或歧視性條款的,各級財政部門按照規定不予資金支持。

與此同時,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如帶動民營企業參與5G網絡、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等。

減少針對民企不必要的市場準入限制,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引入新鮮活力的閘門。在2018年、2019年制定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中曾多次強調,不得對民營企業設置不合理或歧視性的準入條件,不得采取額外的準入管制措施。

根據如是金融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在新基建涉及的各大產業細分領域的500家企業中,參與人工智能、充電樁和大數據產業鏈的企業數量最多,均超100家;大數據領域的上市企業最多,達到73家,而5G、特高壓、城際高鐵與軌道交通領域上市企業占比較大。

落實到建設層面,胡麒牧表示,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額過大,單個民企難以承擔,若采取分標段方式將單個項目予以拆分,企業投資難度會降低不少;從信貸角度看,目前民資信貸成本法高于國有企業,可將融資范疇適當擴大。

融資貴?擴大貸款質押物范圍

“企業的現金流如同人的血液,一旦斷流企業就會癱瘓無法運轉。”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莊聰生公開表示,首先要用好金融支持、稅費減免政策;企業通過爭取銀行低息貸款、延長還貸期限等方式解決資金問題。而在爭取金融支持的過程中,要著力提升自身信息透明度,以期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任和支持;要用好員工招聘、員工返崗的特殊政策。

今年以來,各部門在2019年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基礎上,出臺了一系列惠企紓困政策措施。據國家稅務總局數據統計,全國新增減稅降費累計達18773億元。

此次《實施意見》再次提出,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包括繼續推進減稅降費,幫助企業準確掌握和及時享受各項優惠政策。例如,對小微企業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工會經費,實行全額返還支持政策。

然而,在疫情期走訪過程中,不少民企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申請信貸融資方面,相較規模較大國企、央企,民企申請信貸支持抵押門檻較高。“以科技類初創企業為例,其固定資產比重較低,而知識產權所占比例較高,甚至為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這樣就形成了企業有好貨,銀行不敢要的局面。”卓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孫志峰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實施意見》明確拓展貸款抵押質押物范圍。依法合規發展企業應收賬款、存貨、倉單、股權、租賃權等權利質押貸款;探索將用能權、碳排放權、排污權、合同能源管理未來收益權、特許經營收費權等納入融資質押擔保范圍;擴大知識產權質押物范圍,對企業專利權、商標專用權和著作權等無形資產進行打包組合融資等。

孫志峰認為,將企業信息納入全國知識產權質押信息平臺,提高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范圍及能力;設立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直接解決金融機構害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帶來的風險問題,幫助金融機構抵消部分因接受知識產權質押所帶來的經營風險。但因其評估難、變現難直接影響了其融資能力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接受能力。

混改難?加大改革力度

根據《實施意見》,將繼續加大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合資經營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加快。日前,國資委披露的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中央企業推進的混改事項達到了4000項,引進各類社會資本超過1.5萬億元,混改企業的戶數已超中央企業法人單位的70%以上,上市公司成為混改的主要載體。統計數據表明,上市公司的總資產占到了中央企業整體的68%,利潤占到了86%。

在2019年第三屆中國企業改革發展論壇上,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兆前表示,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借勢發展,是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旄牟皇菫榱嘶於?,主要目的是促進不同所有制經濟合作,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

不過,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馬喜芳也指出,相較國企,民企在市場機會、稀缺資源占有、投資領域進入門檻、資金要素使用、行政審批等方面存在門檻。與國企合作,部分民營企業家擔心“投了錢也沒有話語權”“吃不到甜頭還吃虧”。當前,混改面臨的若干問題仍待解決。例如,混改固然改變了國有獨資的股權結構,但國有絕對控股、國有相對控股功能和管理模式依然存在;同時“同股不同權”的問題依然存在,而具有操作性的激勵細則也仍待出臺。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劉瀚琳

標簽: 民企改革 固有體制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